[实用新型]一种省料砂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23793.0 | 申请日: | 2014-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20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陆高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10 | 分类号: | B22C9/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21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省料砂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砂芯,具体涉及一种省料砂芯。
背景技术
砂芯一般用来形成铸件的内腔,现有的砂芯一般有以下两种:
参见图1,为实心砂芯的制芯过程示意图,是一种传统的常用砂芯形式,首先准备好实心砂芯型腔11,从实心砂芯射砂口12射入第一型砂13,制作得出实心砂芯14,这种砂芯制作工艺简单,但是也存在浪费型砂和浇注时因其厚实而发气量大的缺点,采用这种实心砂芯的铸件的废品率高;
参见图2,为空心砂芯的制芯过程示意图,其主要由至少两个砂芯壳对合连接,首先准备好砂芯壳型腔21,从砂芯壳射砂口22射入第二型砂23,制作得出砂芯壳并组装为空心砂芯24,这种砂芯虽然省砂,由于砂芯壳对合处对合不严,采用这种空心砂芯的铸件上会有披缝,致使铸件清理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节省砂芯,又不会影响铸件和砂芯品质的省料砂芯。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省料砂芯,包括主要由至少两个砂芯壳对合连接构成的空心砂芯,所述省料砂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空心砂芯的外壁上的定位支架和包裹于所述空心砂芯和定位支架的外侧的砂芯层,在射砂制作所述砂芯层时,所述定位支架支撑连接于所述空心砂芯的外壁和所述砂芯层的型腔的内壁之间,所述内侧空心砂芯悬空定位于所述砂芯层的型腔中。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支架卡接或粘结连接于所述空心砂芯的外壁上或者所述定位支架和空心砂芯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支架包括X轴支架、Y轴支架以及Z轴支架,所述X轴支架包括沿X轴方向向所述空心砂芯的两侧相向延伸的两个X轴定位支杆组件,所述Y轴支架包括沿Y轴方向向所述空心砂芯的两侧相向延伸的两个Y轴定位支杆组件,所述Z轴支架包括沿Z轴方向向所述空心砂芯的两侧相向延伸的两个Z轴定位支杆组件,每个所述X轴定位支杆组件包括至少一个X轴定位支杆,每个所述Y轴定位支杆组件包括至少一个Y轴定位支杆;每个所述Z轴定位支杆组件包括至少一个Z轴定位支杆,在射砂制作所述砂芯层时,所述X轴定位支杆沿X轴方向支撑连接于所述空心砂芯的外壁和所述砂芯层的型腔的内壁之间,所述Y轴定位支杆沿Y轴方向支撑连接于所述空心砂芯的外壁和所述砂芯层的型腔的内壁之间,所述两个Z轴定位支杆沿Z轴方向支撑连接于所述空心砂芯的外壁和所述砂芯层的型腔的内壁之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空心砂芯上还设置有射砂通道,在射砂制作所述砂芯层时,所述射砂通道贯通所述空心砂芯的上侧外壁和下侧外壁。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第一、本实用新型中的省料砂芯,由于其为空心的,能够节省型砂,相对于实心砂芯来说,重量节约可达50%~60%;
第二、本实用新型中的省料砂芯,由于其为空心的,因此砂芯透气性好,铸件气孔缺陷少;
第三、本实用新型中的省料砂芯,由于其对合的空心砂芯位于内侧,保证了省料砂芯的外侧不受影响,整体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实心砂芯的制芯过程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空心砂芯的制芯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省料砂芯的制芯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省料砂芯的制芯过程示意图。
其中,
11、实心砂芯型腔;12、实心砂芯射砂口;13、第一型砂;14、实心砂芯;
21、砂芯壳型腔;22、砂芯壳射砂口;23、第二型砂;24、空心砂芯;
31、空心砂芯型腔;32、空心砂芯射砂口;33、第三型砂;34、空心砂芯;35、射砂通道;
41、支架杆型腔;42、支架杆射砂口;43、第四型砂;44、定位支杆;
51、砂芯层型腔;52、砂芯层射砂口;53、第五型砂;54、砂芯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3,如其中的图例所示,一种省料砂芯,包括由两个砂芯壳34对合连接构成的空心砂芯、设置于上述空心砂芯的外壁上的定位支架35和密封包覆于空心砂芯和定位支架44的外侧的砂芯层54。
将第三型砂33从空心砂芯射砂口32射入至空心砂芯型腔31中,制得空心砂芯34;
将第四型砂43从定位支架射砂口42射入至定位支架型腔41中,制得定位支杆4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237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续铸造铝钛硼棒的结晶器
- 下一篇:高效补缩冒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