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旋流片脱硫方式的脱硫塔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63642.0 | 申请日: | 2014-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1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浩;郭汝卫;凌鑫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红河绿地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61100 云南省红河哈尼***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旋流片 脱硫 方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旋流片脱硫方式的脱硫塔。
背景技术
脱硫塔广泛应用于工业锅炉、回转窑、烧结机、多膛炉、烟化炉、反射炉、熔炼炉、玻璃窑炉等高浓度SO2、含有毒有害气体和多尘的复杂烟气的治理。现有的脱硫塔大多采用喷头、喷淋装置进行脱硫,需用到喷淋器,喷嘴,这些部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易堵塞、易结垢的现象,且维护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旋流片脱硫方式的脱硫塔,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旋流片脱硫方式的脱硫塔,包括:进口均气室、气旋层、弯管、气液分离器及出口均气室;进口均气室与气旋层连接;气旋层通过弯管与气液分离器连接;气液分离器与出口均气室连接;进口均气室设有烟气入口及脱硫产物出口;出口均气室设有烟气出口及气液出口;气旋层内设有可旋转的旋流片。
进一步,气旋层内间隔设置多层旋流片。
进一步,弯管的高端口与气旋层连接,弯管低端口与气液分离器连接;进口均气室与出口均气室处于同一高度。
进一步,烟气入口设于入口均气室的侧部;烟气出口设于出口均气室的侧部。
进一步,出口均气室的底部设有气液出口。
进一步,气旋层的侧部设有脱硫剂入口;进口均气室的底部设有脱硫产物出口。
进一步,气旋层与弯管通过法兰连接;弯管与出口均气室通过法兰连接;弯管由至少两段管道通过法兰连接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气旋层内设置用于形成旋转气流的旋流片,当气体从烟气入口进入进口均气室内往上升的过程中,会对旋流片进行冲击,带动旋流片的转动,此时从上部涌入的脱硫剂能够依托旋流片与待处理烟气发生反应,两者进行气液交换,并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的气旋层,以此达到脱硫效果。该脱硫塔避免了喷淋式脱硫塔存在的易堵塞、易结垢的问题,同时减少了维护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旋流片脱硫方式的脱硫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旋流片脱硫方式的脱硫塔旋流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旋流片脱硫方式的脱硫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旋流片脱硫方式的脱硫塔旋流片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种基于旋流片脱硫方式的脱硫塔,包括:进口均气室1、气旋层2、弯管3、气液分离器4及出口均气室5;进口均气室1与气旋层2连接;气旋层2通过弯管3与气液分离器4连接;气液分离器4与出口均气室5连接;进口均气室1设有烟气入口11;出口均气室5设有烟气出口51;气旋层2内设有可旋转的旋流片21。
本实施例依托类似飞机引擎上旋转叶片的旋流片21作为脱硫主器件,当气体从烟气入口11进入进口均气室1内往上升的过程中,会对旋流片21进行冲击,带动旋流片21的转动,此时从上部涌入的脱硫剂能够依托旋流片21与待处理烟气发生反应,两者进行气液交换,并在气旋层2内形成一种动态平衡,以此达到脱硫效果。该脱硫塔避免了喷淋式脱硫塔存在的易堵塞、易结垢的问题,同时减少了维护量,减少了系统阻力。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进行气液交换,提高气液交换的效率,气旋层2内间隔设置多层旋流片21。
考虑到现有脱硫塔将气液分离器大多安装在塔的上部,需要用泵将清洗水泵到塔顶、泵扬程高、能耗大;清洗效果不理想,冲洗水方向为从下至上冲气液分离器,有些死角无法冲洗到、同时易积灰、堵塞;维护不方便,维护人员需要爬到塔顶进行拆洗、更换等问题,本实施例将气液分离器4装在脱硫塔下部烟气出口51附近,即将弯管3的高端口与气旋层2连接,弯管3低端口与气液分离器4连接,并将进口均气室1与出口均气室5设置于同一高度。通过上述结构,气液分离器4所处位置低,所需泵的压力减小,能耗降低;因为气液分离器4处于低位,冲洗水压力大,冲洗水冲洗方向可由上往下冲,势能强,冲洗力度大,冲洗效果好;气液分离器4所在的塔体能够拆分而且还有检修孔,检修人员能在低位工作,避免高空作业带来的不安全隐患,极易维护。
在本实施例中,烟气入口11设于入口均气室1的侧部;烟气出口51设于出口均气室5的侧部,进出烟气方便、顺畅。
在本实施例中,出口均气室5的底部设有气液出口52,用于排出气液分离后的少量气体以及液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红河绿地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红河绿地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636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