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低压线路改造的收线、放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2496.1 | 申请日: | 2014-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8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薛松华;陈海林;张海容;易萍;陈艳茹;郭红;段开华;陈东风;施江;蒋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宜昌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吴思高 |
地址: | 10001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低压 线路 改造 收线 放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低压线路改造的收线、放线装置,涉及电网改造领域。
背景技术
近几年,为了解决电网“卡脖子”、“低电压”问题,满足广大用户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国家电网全面启动了各项农网升级改造工程。
现有技术中低压线路改造换线施工方法及施工中存在以下问题:
1)、在低压线路改造中进行换线施工时,首先由施工人员登杆,解一根导线的扎线,再上一个滑轮,将一根旧导线通过滑轮进行旧线带新线作业。这样施工人员每根电杆上杆至少需要5次,且旧线有易卡挂横担现象,具有较大的倒杆风险。
2)、由5~10人牵引旧导线,进行旧线带新线施工。因新线过重,线路距离长,施工人员少了根本拉不动、费时费力。
3)、撤回的旧线由人工进行整理。旧线整理至少需要两人,因旧导线内含有钢芯,收线时,旧导线易弹跳,需将旧导线截为多段进行收线,效率低。
4)、由专人进行放线施工,增加劳动力。
5)、紧线施工时,由4~5人把新导线牵引一定的弧度。在整个紧线过程中,需要多人牵引导线,且杆下牵引人员不能离开电杆太远,无法合理利用时间来做其他工作。
6)、由杆上人员用收线器把线收紧。同时在线路有转角杆时,必须有1人在一根电杆上工作。
如何降低低压线路改造时的安全风险,减少施工工时及登杆次数,减轻人员的劳动强度,是当前要低压线路改造施工中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低压线路改造的收线、放线装置,用旧线带新线、整理旧线、紧新线施工一次性完成;可以减少杆下收旧线人员、杆上人员及为杆上服务的人员,有效节约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低压线路改造的收线、放线装置,包括安装于电线杆横担上的滑轮机构、位于地面上的绕线轮机构,所述滑轮机构包括底座,底座设有卡槽,底座上固定设有第一竖直短杆、第二竖直短杆,第一竖直短杆与第二竖直短杆之间安装有滚动杆件,第一竖直短杆与横杆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竖直短杆与横杆的另一端通过紧固螺栓连接。
所述绕线轮机构包括第一轮盘、第二轮盘,第一轮盘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框架,第二轮盘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框架,第一轮盘与第二轮盘之间通过多根连接杆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
所述滑轮机构与所述绕线轮机构之间设有中转滑轮盘。
所述绕线轮机构固定安装在机动车的动力装置上。
所述第一竖直短杆、第二竖直短杆、滚动杆件、横杆的均为圆钢。
所述第一轮盘、第二轮盘为废旧的钢轮毂。
所述第一圆框架、第二圆框架为圆钢焊接而成的圆形框架。
所述连接杆为圆钢。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低压线路改造的收线、放线装置,技术效果如下:
1)、利用机动车,如:拖拉机的动力,配合本实用新型装置进行线路改造施工,
能够解决传统滑轮转角杆不能施工及整理旧线难的问题。
2)、减少拉线及紧线的施工人员,减少登杆次数,降低劳动强度;
3)、利用机动车,如:拖拉机的变速档位多,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合理调整带线速度,使导线受力均匀,减少旧导带新线时,由于导线受力对电线杆的冲击,减少倒杆风险。
4)、减少了施工人员人数,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善了线路改造过程中旧线易卡、挂横担等现象,减少倒杆等安全风险。
5)、取材简单,主体框架结构均采用常用的圆钢管,加工方便。以及充分利用废旧钢轮毂,变废为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滑轮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绕线轮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低压线路改造的收线、放线装置,包括安装于电线杆横担上的滑轮机构1、位于地面上的绕线轮机构2,所述滑轮机构1与所述绕线轮机构2之间设有中转滑轮盘。
旧导线通过滑轮机构1带到中转滑轮盘,中转滑轮盘可根据施工地点、距离、方向和位置进行调整其安装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宜昌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宜昌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24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爬梯
- 下一篇:窗帘的拉把自动复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