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缆涂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1034.1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7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曾一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电电业(惠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34 | 分类号: | H01B13/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蒋剑明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涂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涂墨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其为主电缆10的结构示意图。通常,主电缆10由多条子电缆12构成,多条子电缆12依次并排连接。主电缆10具有较好的柔软弯折性,用户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主电缆10可能经过了多重的卷绕,同时由于各条子电缆12的外观颜色相同,可能造成多条并排的子电缆12的两端与外部电器连接时首尾不对应。于是用户需要重新理清主电缆10的排列,以分清各条子电缆12的排列顺序,防止与外部电器连接不对应的现象发生。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如果对经过多重卷绕的主电缆10再进行重新进行整理,使之平整,从而分清各子电缆12的排列顺序,这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给用户操作带了不便,造成了使用的麻烦。于是,这就给主电缆10的生产厂商提出了制造的要求,要求主电缆10在出厂前就对各子电缆12进行标记,以方便用户的使用。较为简单的办法便是对主电缆10中处于最外侧的一条子电缆12进行颜色的标记,从而可以使用户清楚、快速的分辨出各子电缆12的首尾对应关系,方便用户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在生产制造时对电缆进行颜色标记的电缆涂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缆涂墨装置,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具有一平整的板面;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基座的所述板面上,所述支撑板沿所述板面的延伸方向上依次开设有第一引导槽、第二引导槽、第三引导槽及第四引导槽,所述第一引导槽、第二引导槽、第三引导槽及第四引导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板面的延伸方向垂直;
第一引导柱,所述第一引导柱与所述第一引导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引导柱的轴线与所述板面平行,所述第一引导柱上套设有两个引导环,两个所述引导环沿所述第一引导柱的轴线方向可滑动;
第二引导柱,所述第二引导柱与所述第二引导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引导柱的轴线与所述板面平行,所述第二引导柱上开设有多个环形凹槽,多个所述环形凹槽沿所述第二引导柱的轴线方向等间距排列;
第三引导柱,所述第三引导柱与所述第三引导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引导柱的轴线与所述板面平行;
墨盘,所述墨盘与所述第三引导柱固定连接,所述墨盘上开设有导流孔;
墨筒,所述墨筒设于所述墨盘上,所述墨筒的侧壁上开设有出墨孔,所述墨筒远离所述墨盘的一端具有进墨口;
回收盒,所述回收盒设于所述板面上,并与所述导流孔对应;
第四引导柱,所述第四引导柱与所述第四引导槽滑动连接,所述第四引导柱的轴线与所述板面平行;
蓄墨池,所述蓄墨池设于所述板面上,所述蓄墨池上设有出墨管,所述出墨管一端与所述墨筒的所述进墨口衔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蓄墨池的池底距所述板面的距离大于所述墨筒的所述进墨口距所述板面的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墨管上设有阀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导柱、第二引导柱、第三引导柱及第四引导柱通过螺母分别与所述第一引导槽、第二引导槽、第三引导槽及第四引导槽连接。
电缆涂墨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蓄墨池内注入墨汁,并打开阀门,墨汁沿着出墨管流出,并由墨筒的进墨口注入到墨筒内;
墨汁在墨筒内缓慢上升,直至上升到墨筒的出墨孔处,墨汁再由出墨孔流出至墨盘;
位于墨盘内的墨汁再由导流孔流出至回收盒处,当回收盒内的墨汁存储量到达一定程度后,再将回收盒内的墨汁重新倒入到蓄墨池内;
至此,墨汁形成一个循环;
将需要进行颜色标记的电缆依次通过第一引导柱、第二引导柱、出墨孔、第四引导柱设置;
分别调整第一引导柱、第二引导柱、第三引导柱及第四引导柱与板面的距离,同时调整第一引导柱上的两个引导环在第一引导柱上的位置,以使得电缆需要涂墨的位置与墨筒的出墨孔相适应;
要特别说明的是,在第二引导柱上开设有多个环形凹槽,可以使得运转中的电缆更加平稳的通过墨筒的出墨孔,从而对电缆进行上墨处理;
连续不断的电缆通过墨筒的出墨孔处,便可以不断的对电缆上需要上墨的地方进行连续上墨处理。
通过电缆涂墨装置可以实现对电缆一侧的子电缆进行涂墨处理,以进行颜色的标记,从而可以使用户在使用电缆时可以清楚、快速的分辨出各子电缆的首尾对应关系,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主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电电业(惠州)有限公司,未经联电电业(惠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10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五联双挂点绝缘子耐张串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电线电缆本体标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