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实验中絮体提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98840.3 | 申请日: | 2014-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7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于衍真;王娟婷;郭玉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02 | 分类号: | G01N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验 中絮体 提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实验中絮体提取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逐渐显现。这一方面导致了自然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也制约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混凝是水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各种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混凝工艺的出水水质,对后续工艺的运行工况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众多学者对混凝理论及其工艺运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但很多工作只是停留在混凝剂投量及混凝出水水质的研究层面,对混凝反应过程中絮体结构形态的研究较少,而分形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定量研究絮体形态的新工具。在絮体分形的研究中,需要提取絮体并测定其周长和面积等参数来计算分形维数。
常规的絮体提取方式是在混凝实验中固液分离之后,将上层液体抽出,再用一个大开口吸管吸取适量絮体,置于载玻片上。但在吸取絮体的过程中,由于絮体是被吸入吸管,这样就造成了絮体的破坏,同时,上层液体的抽取,也会造成絮体层表层絮体的扰动,从而影响观测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在混凝实验中,通常需要在同一时间段内提取不同实验条件下的不同絮体,若以常规方法提取絮体,既浪费了大量时间,又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数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絮体扰动小的混凝实验中絮体提取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混凝实验絮体提取器,由镊子状支架(1)和圆柱形取料筒(2)构成,所述两部分以梯形企口(5)连接。镊子状支架和取料筒采用聚乙烯塑料或金属材料,主镊柄(3)的长度为100mm-300mm,副镊柄(4)的长度比主镊柄(3)的长度短5mm-15mm,取料筒(2)的内径为5mm-10mm,高度为5mm-15mm,且取料筒上端为倾斜状,倾斜角度为5°-15°,取料筒盖帽(6)的直径为7mm-12mm,倾斜角度和取料筒上端倾斜角度相同。
该混凝实验絮体提取器,结构简单,能够根据絮体的大小选择不同规格的取料筒,倾斜状封闭方式使取料筒上部和盖帽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且梯形企口也使支架和取料筒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稳固。该提取器利用真空作用将絮体取出,一方面可有效防止吸取絮体时,对絮体造成的破坏和扰动;另一方面可以在不抽取上层液体的情况下提取絮体,节约了大量时间,使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絮体提取器;图2为镊子状支架;图3为取料筒的平面图;图4为取料筒的侧立面图;图5为取料筒盖帽的平面图;图6为取料筒盖帽的侧立面图。其中1为镊子状支架,2为取料筒,3为主镊柄,4为副镊柄,5为梯形企口,6为盖帽。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根据混凝实验中所用烧杯的高度选择不同规格的支架,再根据所取絮体的大小选择合适内径的取料筒,将取料筒通过梯形企口安装在镊子状支架上,待混凝实验中絮体形成后,将取料筒插入目标絮体所在区域,固定主镊柄,再把副镊柄向主镊柄闭合,取出絮体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88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取样机
- 下一篇:多功能复合增压试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