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调偏光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49622.0 | 申请日: | 2014-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4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霞;黄玉兰;周建红;李强;宋长山;何涛;张丽;刘士强;隋爱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霞;隋爱妮 |
主分类号: | E21B19/24 | 分类号: | E21B19/24;E21B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东营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调 偏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杆自调偏的方法及自调偏光杆,解决光杆偏磨盘根引起井口漏油影响生产和污染环境的问题。
背景技术
油田的抽油机井井口90%以上的漏油,目前解决井口漏油的措施都是在井口密封器上下工夫,为此研究和应用了各式各样的井口调偏密封器。对解决井口漏油起到了良好的控制作用,但增加了条片硬件的磨损,更换硬件比更换盘根还难,经济损失还大。从根本上没有真正解决井口漏油的问题。造成井口漏油的主要原因是驴头的负荷悬点、光干和井口中心不在一条中心线上,因光杆是一条直杆,光杆变不变形,偏磨不偏磨盘根,取决于光杆在上下往复运动中是否直线运行,在一般情况下,井口是不偏的,主要是安装抽油机不正造成驴头负荷悬点偏离井口中心线,要做到驴头负荷悬点不偏离井口中心线很难,因游梁式抽油机个头很大,安装调整很困难,只能做到前后左右几公分移动,几毫米移动根本做不到,负荷悬点与井口差一毫米使之驴头负荷悬点偏离井口几公分,既是用吊线锤也很难把驴头负荷悬点与井口中心调整到一条中心线上。在抽油机驴头负荷悬点很难调整和不调井口的情况下可通过光杆微调偏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调偏光杆,克服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调偏杆、壳体、调偏座、调偏球、悬挂头、背帽和光杆,其特征在于:壳体设为矩形或圆柱形,上顶设有一个大于光杆直径的中心孔,中心孔周侧设有润滑油腔,下部设有一个与壳体螺纹连接的悬挂头,在壳体上顶底面设有一个底面中部带弧形槽和顶面带滚球槽或光滑平面的调偏座,调偏球和调偏杆通过调偏座与壳体相连,光杆通过背帽与悬挂头相连。
壳体顶部的润滑油腔,顶部设有注油孔,底部均设有微米级的出油孔。
调偏球与调偏座的弧面相吻合,调偏球与调偏杆螺纹连接或焊接。
光杆上部和下部设有公螺纹,外表涂有一层耐磨耐腐层。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自调偏光杆解决了驴头负荷悬点与井口同心的问题,不用在井口安装复杂的井口调偏密封器调偏井口和光杆。
2、光杆自调偏器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只要把光杆放到下死点卸掉负荷就可以维修,无原油无污染。
3、省去了抽油机调偏的工序和井口调偏的设备及工序,延长了盘根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油井的生产时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调偏杆 2-调偏座 3-壳体 4-悬挂头 5-背帽 6-光杆 7-滚球 8-调偏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公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通过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包括调偏杆1、壳体3、调偏座2、滚球7、调偏球8、悬挂头4、背帽5和光杆6,其特征在于:壳体设为矩形或圆柱形,上顶设有一个大于光杆直径的中心孔,中心孔周侧设有润滑油腔,下部设有一个与壳体螺纹连接的悬挂头,在壳体上顶底面设有一个底面中部带弧形槽和顶面带滚球槽或光滑平面的调偏座,调偏球和调偏杆通过调偏座与壳体相连,光杆通过背帽与悬挂头相连。
在应用本实用新型时,悬绳器通过毛辫子与驴头负荷悬挂点相连,调整好毛边辩子的长度,使两根毛辩子长度相等并固定。再通过方卡子将调偏杆与悬绳器相连,光杆与井内的抽油杆相连,启动抽油机,调节好盘根的松紧度,抽油机和自调偏光杆进入正常工作。在光杆从下死点上行时,如果驴头负荷悬点偏于井口中心线的左边,调偏杆左移,使调偏杆与驴头负荷悬点在一条直线上,光杆不动,保持与井口中心垂直,在光杆自调偏器的作用下,实现调偏杆和光杆各自的向上或向下的直线运动。达到光杆不偏磨井口盘根的目的,延长井口盘根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盘根的次数,提高油井的生产时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霞;隋爱妮,未经李霞;隋爱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496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