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体高效脱氮除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47864.6 | 申请日: | 2014-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2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陆洪省;韩学军;谭好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洪省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高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体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体高效脱氮除磷装置,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氮磷污废水排入河流、湖、库中,造成水体氮磷含量过高并最终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目前,市面上常规去除氮磷的设备存在着诸多不足,如:不能同时脱氮除磷、需额外投加碳源来满足反硝化脱氮需要;还需额外添加碱性物质来保证反应体系中酸碱的平衡;泥水分离效果差等。常规生物脱氮除磷的方法大多是将脱氮与除磷两个过程分别在不同的构筑物(装置)中完成,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导致工艺流程复杂、构筑物占地面积大、耗能大、处理效果差等。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体高效脱氮除磷装置。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体高效脱氮除磷装置它由进水口、初次沉淀池、淹没式生物转盘、普通生物转盘、生物滤池和出水口组成;
进水口、初次沉淀池、淹没式生物转盘、普通生物转盘和生物滤池按顺序从左至右依次相连接;
普通生物转盘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管道上连接有硝化液回流管道;
硝化液回流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在进水口与初次沉淀池之间的管道上;
生物滤池的一端连接有出水口、中间设置有聚丙烯材料的填料层。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脱氮处理设备采用同步脱氮除磷,是将硝化反应和吸收磷反应(二者均为好氧反应)与反硝化反应与释放磷反应(二者均为厌氧反应)分别在两个反应构筑物中完成,并具有硝化液回流装置从而节省了额外添加碳源带来的费用;此外,采用生物滤池对处理水进行过滤除沉,出水水质好且不用专门的沉淀池,节省了占地面积和建设费用;在设计方面不需要曝气充氧,节省了能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进水口、初次沉淀池、淹没式生物转盘、普通生物转盘、生物滤池和出水口组成;
进水口、初次沉淀池、淹没式生物转盘、普通生物转盘和生物滤池按顺序从左至右依次相连接;
普通生物转盘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管道上连接有硝化液回流管道;硝化液回流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在进水口与初次沉淀池之间的管道上;生物滤池的一端连接有出水口、中间设置有聚丙烯材料的填料层。
填料为聚丙烯材料,填料比表面积大,提供微生物附着的场所,大量微生物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对污水中污染物进行降解;另外,填料之间有空隙,还具有对污染物进行过滤作用。
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的主要构筑物分别是初次沉淀池、淹没式生物转盘、普通生物转盘、和生物滤池。淹没式生物转盘表面积大,为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以及聚磷菌提供了充足的场所。普通生物转盘还有利于形成菌藻共同体,提高了脱氮除磷效果。普通生物转盘通过与空气接触供氧,不需要曝气充氧即能完成硝化反应和吸收磷反应,节省了能源;淹没式生物转盘利用浸泡在水体中达到厌氧效果,不需要对构筑物进行密闭,节省了建设成本并便于操作。对脱氮除磷后的处理水采用生物滤池处理,能有效过滤掉生物转盘脱落下的生物膜,省去了二沉池,并且出水水质好。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污水首先进入初次沉淀池,经初次沉淀池沉淀后,处理后的水进入淹没式生物转盘,由于淹没式生物转盘上存在着厌氧微生物,在此部位厌氧微生物释放体内磷以及反硝化细菌进行反硝化将硝酸根离子脱氮形成氮气,从水中释放出来;经淹没式生物转盘处理的水进入普通生物转盘,污水中BOD在此构筑物被降解、发生好氧硝化以及好氧吸收磷反应,并将少量水回流至淹没式生物转盘,提供硝酸根离子给反硝化细菌进行反硝化脱氮;经普通生物转盘处理后的水最终进入生物滤池,在生物滤池中对没有彻底降解的少量BOD以及脱落的生物膜进行去除,经生物滤池处理后的水质良好,然后排出。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脱氮处理设备采用同步脱氮除磷,是将硝化反应和吸收磷反应(二者均为好氧反应)与反硝化反应与释放磷反应(二者均为厌氧反应)分别在两个反应构筑物中完成,并具有硝化液回流装置从而节省了额外添加碳源带来的费用;此外,采用生物滤池对处理水进行过滤除沉,出水水质好且不用专门的沉淀池,节省了占地面积和建设费用;在设计方面不需要曝气充氧,节省了能耗。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洪省,未经陆洪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478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阀整理传送机构
- 下一篇:一种托板给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