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控制浓淡的袋泡茶冲泡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43642.7 | 申请日: | 2014-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1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烘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竑昌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浓淡 袋泡茶 冲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饮用水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控制浓淡的袋泡茶冲泡杯。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冲泡、饮用袋泡茶时所使用的容器多为普通茶杯,泡茶时袋泡茶茶包直接落于杯底。因为这种茶叶在加工制造时通过切揉,充分破坏了叶细胞,形成颗粒状或形状细小的片状,所以茶叶中的有效内容物冲泡时很容易被浸出来。用沸水冲泡袋泡茶,经3 分钟以后,第一次就能溶出可溶物总量的55% 左右。
通常人们生活习惯和出于科学饮茶考虑,常常要求分段慢慢品饮而非一饮而尽。但袋泡茶茶包随着浸泡时间的增长,有效内容物浸出越多,杯中茶水往往会出现初期淡、后期浓,越喝到后面越浓越苦,甚至出现刺激胃黏膜情况。若中途取出茶包另行存放,则颇为不便,似乎不值得费时费力,物未尽其用弃之则又觉可惜。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1220565546.8”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冲泡袋泡茶的茶杯”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新型的茶杯装置,其在茶杯的杯体内壁上置有一外凸的袋泡茶搁置平台,搁置平台沿杯体内壁的长度与袋泡茶的宽度相适应。但是,该搁置平台不能很好地解决控制浓淡的问题,水放多后,把搁置平台淹没,茶包全部浸入水中,茶太浓;当水放少后,又不能很方便地将使茶包浸入水中。因此,市场上需要一种更加方便、茶叶浸出物随时可控的新型袋泡茶冲泡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控制浓淡的袋泡茶冲泡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控制浓淡的袋泡茶冲泡杯,包括上杯盖、中杯身和下杯体,所述上杯盖与中杯身连接围合成用于容置茶包并冲泡的第一腔体,所述中杯身和下杯体连接围合成用于储存茶水的第二腔体;所述中杯身上设置有漏网组件,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漏网组件连通。
其中,所述漏网组件包括第一漏台和第二漏台,所述第一漏台和第二漏台上均设置有多个供茶水流过的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漏台和第二漏台均为圆形漏台,且第一漏台的直径大于第二漏台的直径。
其中,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均为圆柱形腔体,且第二腔体的容积大于第一腔体的容积。
其中,所述上杯盖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中杯身上部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上杯盖通过第一外螺纹与中杯身的第一内螺纹适配实现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下杯体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中杯身下部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下杯体通过第二外螺纹与中杯身的第二内螺纹适配实现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中杯身表面覆盖有用于握持时不烫手的隔热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控制浓淡的袋泡茶冲泡杯,首先将中杯身与下杯体固定好,然后在中杯身内放置茶包,在加入开水时,开水直接冲击茶包,含有少量浸出物的茶水通过漏网组件后流入下杯体中,在水未将茶叶淹没时停止加水,随之盖好上杯盖。当需要调整茶水浓淡的时候,仅需将整个冲泡杯翻转过来,第一腔体在下面,第二腔体在上面,这时茶包整个浸泡在茶水中,茶包中的浸出物随着浸泡时间而增多,当茶水适合饮用时,再次翻回,处于第一腔体的茶包不再浸泡,茶水储存在第二腔体内,这时分离中杯身和下杯体,直接饮用。本案的冲泡杯,茶包存放合理,茶水浓淡可调,是袋泡茶不可或缺的伴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控制浓淡的袋泡茶冲泡杯的爆炸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0、上杯盖 11、中杯身
12、下杯体 13、第一外螺纹
14、漏网组件 141、第一漏台
142、第二漏台 15、第二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控制浓淡的袋泡茶冲泡杯,包括上杯盖10、中杯身11和下杯体12,上杯盖10与中杯身11连接围合成用于容置茶包并冲泡的第一腔体,中杯身11和下杯体12连接围合成用于储存茶水的第二腔体;中杯身12上设置有漏网组件14,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漏网组件14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竑昌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竑昌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436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