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野外生态调查便携式防逃逸昆虫灯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35364.0 | 申请日: | 2014-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2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赵军锋;王晓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2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胡澎 |
地址: | 05009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野外 生态 调查 便携式 逃逸 昆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昆虫诱捕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野外生态调查便携式防逃逸昆虫灯诱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态学项目研究和农业生产实践中,都会利用夜行昆虫的趋光性特点,进行地区性的昆虫种类和数量的调查,通常是采用白炽灯白布法进行昆虫的捕获,但是在昆虫捕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需要工作人员夜间全程值守,由于白炽灯白布法无法防止昆虫逃逸,所以需要工作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到白布上对停留在白布上的昆虫进行捕捉,这就必然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二是白炽灯需要220V交流电源,而在野外环境里,交流电源会成为灯诱工作的限制因素,而使用蓄电池供电,则太过沉重,且携带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野外生态调查便携式防逃逸昆虫灯诱装置,以解决昆虫捕获过程耗费时间精力和捕获装置携带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野外生态调查便携式防逃逸昆虫灯诱装置,包括有:
遮光罩,为上小下大且是下端开口的圆台形柔性罩体,由遮光罩上撑架支撑住罩体顶部,由遮光罩下撑架支撑住罩体下端开口;
高压网片,水平设置在所述遮光罩的下端开口处,用于电击贴近的昆虫;
LED灯,设置在所述遮光罩的罩体内,用于引诱昆虫;
收集罩,为上大下小且是上端开口的圆台形柔性罩体,由收集罩上撑架支撑住罩体上端开口,由收集罩下撑架支撑住罩体底部;
中心支杆,为空心杆体,分别穿接在所述遮光罩上撑架、所述遮光罩下撑架、所述收集罩上撑架和所述收集罩下撑架的中心部位,用以将所述遮光罩和所述收集罩撑开,并使所述遮光罩撑顶在所述收集罩的上部;
高压网圈,贴附在所述收集罩的内侧壁上,用于电击沿收集罩内壁上爬的昆虫;以及
电源,为所述高压网片、所述LED灯和所述高压网圈提供所需工作电压。
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遮光罩与所述收集罩之间设有便于昆虫进入的间距。
所述中心支杆是由若干节连接而成,以便于装置的拆卸和组装。
所述 LED灯固定在所述中心支杆上。
在所述遮光罩的顶部设有挂绳,以便于野外悬吊本装置。
在所述收集罩的侧壁下部设有横置的拉链,拉开拉链,就可以打开收集罩的下端口,从而方便昆虫的取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便于携带。由于采用可拆卸的中心支杆的支撑结构,因此,平时可拆卸后收纳起来,在野外使用时,穿插上中心支杆,并将连接相应的电源线即可进行灯诱工作。
2、实现了夜间无人值守,节省了时间及精力。由于使用了尼龙材质的平底收集罩,并添加了防逃逸的高压网片和高压网圈,昆虫在收集罩内飞行逃逸时会触碰到高压网片,爬行逃逸时会接触到高压网圈,由此保证了采样的昆虫不会轻易逃逸。而且,收集罩的平底设计,可有效防止鳞翅目昆虫翅膀上的鳞片脱落。
3、不受交流电源的限制,提高了捕捉效率。采用仅有4W的四颗LED灯作为诱捕光源,使用普通锂电池就可以保证12小时以上的灯光照明,同时使用遮光布作为遮光罩的罩体,聚光效果好,使昆虫更易触碰到高压网片。
4、保证了诱捕昆虫的完整性。由于高压网片为水平设置,而高压网圈为竖直设置,所以其作用都仅是将昆虫瞬间电死或电晕,使之掉落到收集罩内的平底部,不会灼伤昆虫,保证了采集昆虫的完整性。
5、切断电源或更换电池方便。由于电源吊挂在收集罩的下方,可以方便地更换电池或在收取昆虫时切断电源。
6、昆虫收集方便。收集罩下部的拉链结构,极大地方便了对罩内平底部上的昆虫的收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挂绳,2、遮光罩上撑架,3、遮光罩,4、LED灯,5、高压网片,6、遮光罩下撑架,7、收集罩上撑架,8、中心支杆,9、收集罩,10、高压网圈,11、收集罩下撑架,12、电源,13、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未经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353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