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静电阻隔膜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2547.8 | 申请日: | 2014-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8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罗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B32B27/18;B65D65/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1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静电 阻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膜材料,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优异阻隔性和抗静电性的包装膜材料。
背景技术
包装膜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占有很大比例,不同的包装体对包装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保证力学强度的同时,各种功能性膜均被开发与需要。而在粉体包装中,无论是食品类的粉体如奶粉、黑芝麻糊、藕粉等还是工业粉体的包装,均希望在反复开袋时不发生粉体的飞扬或粉尘的进入,而这就要求膜体具有一定的抗静电性。同时,出于对内包装物的长久保护,还需要包装膜具有优异的气体阻隔性以防止氧气的进入。在目前的技术中,已有发明涉及到此方面的技术开发,如CN 202088592 U中公布了一种多层共挤的可永久性抗静电膜,通过膜表面覆盖的表附着有离子导电聚合物层来实现其抗静电性,但此技术通过多层共挤吹膜,由于各层材料本身性质差异较大,故对设备及其工艺的要求均较高,生产中需要设备对材料很高的适应性。如可通过更简单的方法达到抗静电与阻隔的目的,无疑将具有更大的应用和市场前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阻隔和抗静电性的复合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抗静电阻隔膜,由多层复合而成,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层基膜,阻隔膜层,增强膜层,抗静电底膜层。
进一步,所述外层基膜为热塑性聚烯烃树脂膜。如聚乙烯膜,聚丙烯膜,多种聚乙烯如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共混物等。优选的,采用双向拉伸工艺制备的聚乙烯膜和聚丙烯膜。
进一步,所述阻隔膜层为多层共挤尼龙复合膜或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复合膜。尼龙复合膜和EVOH复合为以尼龙和纳米SiO2,EVOH和纳米SiO2为原料,加入少量相容剂共混后挤出吹塑成膜。其共挤层数介于3-5层之间。其中EVOH和纳米SiO2及尼龙和纳米SiO2的质量比均为100:3-100:8之间。
进一步,所述增强膜层为热塑性聚酯膜。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膜等,优先的,采用PET膜。
进一步,所述抗静电底膜为加入抗静电母料的聚氨酯涂膜。所述抗静电母料为不同离子表面活性剂,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可显著降低物体表面电阻,使其达到10Ω左右,且具有水溶性。将抗静电剂在聚阶段加入水性的聚氨酯涂料中,得到但组分或双组分的抗静电聚氨酯涂料,通过涂膜固化得到抗静电聚氨酯涂膜。
进一步,各层的厚度为:外层基膜的厚度为0.04-0.08mm,阻隔膜层的厚度为0.1-0.5mm,增强膜层的厚度为0.2-0.5mm,抗静电底膜层的厚度为0.04-0.08m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一种抗静电阻隔膜,由多层复合而成,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层基膜1,阻隔膜层2,增强膜层3,抗静电底膜层4。
所述外层基膜为聚乙烯膜双向拉伸膜。
所述阻隔膜层为3层共挤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复合膜。复合膜以EVOH和纳米SiO2为原料,加入少量相容剂共混后挤出吹塑成膜。其中EVOH和纳米SiO2的质量比为100:5。
所述增强膜层3为热塑性PET聚酯膜。
所述抗静电底膜4为加入抗静电母料的聚氨酯涂膜。
所述外层基膜1的厚度为0.06mm,阻隔膜层2的厚度为0.4mm,增强膜层3的厚度为0.3mm,抗静电底膜层4的厚度为0.06mm。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介绍。所述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业大学,未经湖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25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屋面防渗保温集热板
- 下一篇:一种遥信采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