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力受感器保护罩及具有该保护罩的压力受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0133.1 | 申请日: | 2014-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58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刘龙初;高倩;石金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L23/26 | 分类号: | G01L23/26;G01L2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 受感器保 护罩 具有 受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涡轴发动机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压力受感器保护罩,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压力感受器保护罩的压力受感器。
背景技术
涡轴发动机燃烧室性能试验中常需要对燃烧室出口处的压力场进行测量,压力场的测量一般采用1~3支梳状压力受感器进行。梳状压力受感器安装到一套旋转装置上,通过旋转角度来测量整个燃烧室出口处环面上的压力分布。
梳状压力受感器常用的结构型式如图1所示,梳状压力受感器包括梳状头部1’。其梳状头部1’常用耐高温材料GH3128制成。该材料的工作温度最高为1223K。燃烧室出口处温度高达2000K。如果温度超过1223K,由该材料制成的梳状头部1’会出现烧蚀,导致整个受感器无法继续使用,因而该感受器不能满足现有涡轴发动机燃烧室出口压力场的测量需求。
CN201020137155。7中介绍了一种压力受感器,该压力受感器主要由空气管、安装座和螺纹接嘴组成,并采用在空气管和安装座上涂覆高温抗氧化涂层以达到耐高温目的,该压力受感器的结构简单,但对加工精度要求高、加工周期长、零件材料难以获得,因而无法广泛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受感器保护罩及具有该保护罩的压力受感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压力受感器头部不能承受燃烧室出口处温度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力受感器保护罩,压力受感器保护罩包括顶端为敞口端的罩体,敞口端用于通入冷气;罩体包括:气冷件、挡片和气冷片,挡片为弯折板,气冷片为与挡片形状配合的弯曲板,挡片和气冷片相对安装;挡片与气冷片之间通过气冷件连接;气冷件、挡片和气冷片上设置多个气冷孔。
进一步地,气冷孔的开孔方向与冷气的流动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气冷孔的中心线与罩体的外壁形成α角,α为30°~60°。
进一步地,多个气冷孔的截面面积总和为出气面积,罩体敞口端的截面面积为进气面积,进气面积≥出气面积。
进一步地,压力受感器保护罩还包括安装座和静压引管,安装座安装于罩体敞口端的外壁上;静压引管安装于安装座上,静压引管的一端伸入罩体内,静压引管的另一端设置于与罩体外。
进一步地,气冷件、挡片和气冷片的两两连接处通过激光焊接连接;罩体和安装座通过氩弧焊焊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压力受感器保护罩的压力受感器,包括螺纹接嘴和总压引管,总压引管的第一端贯通螺纹接嘴,总压引管的第二端通过套管(2)与总压管(3)相连。进一步地,总压引管包括第一压引管、第二压引管和第三压引管,第三压引管的第一端贯通螺纹接嘴,第三压引管的第二端随第一压引管和第二压引管一起延伸形成总压管;压力受感器还包括固定板,总压管安装于固定板上,固定板安装于罩体的敞口端内。
进一步地,固定板将罩体的敞口端分割为多个矩形槽,冷气从矩形槽内流入。
进一步地,第一压引管、第二压引管和第三压引管分别通过套管与总压管的接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力受感器保护罩通过在压力受感器头部形成冷气膜,一方面降低了压力受感器头部表面温度,使其能耐受燃烧室出口处2000K的高温。同时又不影响主气流的方向,防止增设的保护罩对测试压力结果准确度的影响。
这种结构型式既能保证压力受感器的强度要求,又能承受住燃烧室出口温度2000K的考验,加工周期短,容易推广使用,可以满足先进涡轴发动机燃烧室部件试验的研制需求。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梳状压力受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立体视图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剖视示意图;以及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冷气孔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例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01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飞机防冰系统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采用陶瓷金属管壳轴向烧结的压力敏感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