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不接长竹板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9640.3 | 申请日: | 2014-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1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陶瑜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远南竹材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D1/04 | 分类号: | B27D1/04;B27M1/08 |
代理公司: | 温州金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7 | 代理人: | 王坚强 |
地址: | 3306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接长 竹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材,具体涉及一种以竹子为原料的不接长竹板材。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竹条集成有平压、侧压及平侧压相结合生产的竹板材,一般长度在2600mm以下,申请号为ZL200720126860.5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缝接长竹板材,其通过榫钩与拉槽结构的设计,实现产品的无缝连接,但是该方法在利用竹条的接头位置都有3CM左右重叠对接,从而浪费材料。在对接组坯时每条竹条的接头必须错开位置进行对接,如果发生接头在并排位置就会影响板材的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不对竹条进行材料浪费,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不接长竹板材。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接长竹板材,其由多条单片,并列排列接触面涂粘胶热压而成,所述单片包括上下放置安装的两条竹条,所述竹条长度根据产品长度截断定长,所述竹条包括兜部和尾部,所述兜部的厚度大于尾部的厚度,所述竹条的兜部与尾部之间的底面为斜面,其上端为直面,两条竹条的斜面相对放置,所述竹条的兜部紧贴另一条竹条的尾部,其尾部紧贴另一条竹条的兜部。
所述竹条采用毛竹制成。
所述竹条碳化处理。
所述单片精刨定厚定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根据产品的要求进行定长,充分利用毛竹自身的兜与尾的厚度,利用毛竹本身的自然长度代替接长工序,从而节约了材料并避免了接缝出现并排的可能而影响板材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单只竹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单片的组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种不接长竹板材,其由多条单片,并列排列接触面涂粘胶热压而成,所述单片包括上下放置安装的两条竹条1,所述竹条1长度根据产品长度截断定长,所述竹条包括兜部11和尾部12,所述兜部11的厚度大于尾部12的厚度,所述竹条1的兜部11与尾部12之间的底面为斜面,其上端为直面,两条竹条1的斜面相对放置,所述竹条的兜部11紧贴另一条竹条的尾部12,其尾部紧贴另一条竹条的兜部。
其制作工艺如下:首先选择毛竹型材,利用毛竹其底部粗,上端细的特征,选取适合的毛竹;其次,根据产品的长度要求,对毛竹进行截断定长,直接砍断适合长度的毛竹;再者剖开毛竹根据产品的要求获得毛竹的宽度,然后利用专用设备对毛竹进行去青去黄处理,并且设置宽度,其结构为一端厚一端薄,厚的一端称之为兜部11,薄的的一端称之为尾部12,在对该竹条1进行碳化烘干处理完对竹条1进行分选后利用专用设备对竹条1进行精刨定厚和定宽,而后进行第一次组坯操作,将两条竹条1的兜部11和尾部12分别相对贴牢,即兜部11与尾部12相贴牢,尾部12与兜部11相贴牢,并且对其接触面进行施胶热压,形成单片;然后经过分选处理并对单片进行精刨定厚和定宽,在进行第二次组胚热压成型,最后进行防腐防霉处理。
本实用新型利用毛竹本身的长度,由于毛竹长度较高,能符合目前市场上所有产品的高度要求,可以根据所需产品的长度要求截断毛竹的长度使其符合产品的要求,且不需要对其进行接长处理。
兜部与尾部相贴牢设置,其直接利用毛竹的自然形态,底端厚顶端细,实现厚对细的贴牢,这样就可以直接利用毛竹的整体长度,而不会造成毛竹的材料浪费。
本实用新型将原竹选材后在毛竹截断工序直接根据产品的要求进行定长,后工序中无需进行接长而生产出“不接长竹板材”,该技术生产竹板材充分利用了毛竹本身的兜部和尾部的厚度,利用毛竹的自然长度代替接长工序,从而节约了材料并避免了接缝出现并排的可能而影响板材强度。
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远南竹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省远南竹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96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