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电动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3087.2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4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晏林 |
主分类号: | B25F5/00 | 分类号: | B25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7257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动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维修工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汽车电动工具一般有电动扳手、电动螺丝刀以及电动剪钳等。这些电动工具都需要自带电池,使用一次或几次后需要通过市电充电。这种汽车电动工具自带的电池电量耗完后,使用者需要记得给电池充电,而一旦忘记给电池充电或使用时电池电量耗尽,这种工具就无法使用了。因此,用户使用不够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汽车电动工具,旨在解决现有汽车电动工具一旦忘记给电池充电或者使用时电池电量耗尽就无法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汽车电动工具包括电动工具本体、变压器、继电器以及连接汽车电源的插头。电动工具本体包括机械作业件、联轴器、电机以及支撑联轴器的轴承,机械作业件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连接,电机通过电线与变压器连接,变压器通过电线与继电器连接,继电器通过电线与连接汽车电源的插头连接。
进一步地,本汽车电动工具的变压器和继电器内置于电动工具本体的外壳,使整个汽车电动工具结构简单,取放方便。
进一步地,本汽车电动工具的变压器为电源适配器,本电源适配器能够将汽车电源电压转化成电机的工作电压。
进一步地,本电源适配器可以将普通小汽车电源提供的12V电压转化成该汽车电动工具正常工作所需要的18V电压。
进一步地,本汽车电动工具的连接汽车电源的插头是汽车取电器。汽车取电器直接与汽车点烟器连接,从汽车电源取电。汽车取电器为现有产品,价格低廉,使用方便。
进一步地,本汽车电动工具的电动工具本体设置有螺孔,汽车取电器设置有螺纹。未使用时,汽车取电器通过螺纹和螺孔连接于电动工具本体。这样使得本汽车电动工具结构简单不突兀,且携带方便。使用时,旋下取电器即可。
进一步地,电动工具本体还包括电源切换开关和电池,电池与连接汽车电源的插头并联,电源切换开关分别与电池和连接汽车电源的插头相连。使用本汽车电动工具时,先以电池为电源。如果电池电量耗尽,只需要按一下电源切换开关,供电电源便转换为汽车电源。这样,即使电池电量耗尽,用户也能够利用汽车电源继续使用本汽车电动工具。
本汽车电动工具取电部件采用了连接汽车电源的插头的结构,能够与汽车电源直接相连,从汽车电源获取稳定的电压,同时通过变压器的转化,获得所需要的电压,再通过继电器的定时作用间歇性地输出给电机,以防止电机发烫过热而影响整个工具的正常工作。因此,用户使用本汽车电动工具不用担心忘记给电池充电或者使用时电池电量耗尽就无法使用的问题,使用起来方便省心。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电动工具的结构;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电动工具的结构;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电动工具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阅图1,本汽车电动工具包括电动工具本体10、电源适配器11、继电器110以及汽车取电器12。电动工具本体10设置有外壳101、机械作业件102、联轴器103、轴承104以及电机105。机械作业件102通过联轴器103与电机105连接,电机105通过电线与电源适配器11连接,电源适配器11通过电线继电器110连接,继电器110通过电线与汽车取电器12连接。使用本汽车电动工具时,汽车取电器12能直接与汽车点烟器连接,并从汽车电源获得稳定的12V电压。获得的12V电压通过电源适配器3转化成18V,再通过继电器的定时作用间歇性输出给电机105,使电机105间歇性运转,并且不容易发烫过热而影响正常使用。由于本汽车电动工具本体10不需要电池供电,因此用户不需要给电池频繁充电或担心使用时电池电量耗尽,使用起来方便省心。
为了简化本汽车电动工具的结构,方便用户使用,电源适配器11和继电器110安装在电动工具本体10的外壳101内部。
为了使本汽车电动工具结构平整不突兀,并且方便携带,汽车取电器12设置有螺纹121,外壳101还设置有螺孔1011。本实施例中螺孔1011设置于外壳101底部,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于其它位置。没有使用时,汽车取电器12可以通过螺纹121和螺孔1011连接于外壳101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晏林,未经晏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30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