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控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1063.3 | 申请日: | 2014-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9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林招庆;李文定;沈宗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源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江耀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有效提高制造良率与触控精确度的触控模块。
背景技术
近来,触控面板(touch panel)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例如游客导览系统、自动柜员机、销售点终端机、工业控制系统、电玩娱乐平台等。一般而言,触控面板可分为下列几种:电阻式(resistive)、电容式(capacitive)、光学式(optics)以及音波式(surface acoustic wave),其中,又以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应用最为普遍。
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基板是两面都涂上导电材料,外侧再覆上防刮涂膜。基板上的电极会产生均匀的低压电场。当手指接触到屏幕时,会与电场产生电容耦合,而吸去微小的电流。各电极负责测量电流,再由控制器计算出手指的坐标。
于现有技术中,电容式触控模块包括基板以及多个三角形电极。三角形电极通过印刷、蚀刻或溅镀等制造工艺形成于基板上。由于上述制造工艺的质量问题,常导致三角形电极的尖端成形良率不高,从而影响电容式触控模块边缘二侧的触控精确度。此外,电容式触控模块是根据手指与相邻二三角形电极的接触面积比例来计算触控位置。若手指只接触到一个三角形电极,电容式触控模块将无法正确计算出触控点的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有效提高制造良率与触控精确度的触控模块,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模块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触控模块包括基板;电极层,其中所述电极层包括有至少一个以上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列,其中所述电极层形成于所述基板的上方;所述第一电极列,包括有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单元;以及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的密度,依第一预定比率规则进行改变。
所述电极层还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列,每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列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单元,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密度依第二预定比率规则进行改变。
所述第一电极列的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极列的所述第二电极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交错排列,从而形成主要电极列。
所述主要电极列的一侧具有突出部,另一侧具有凹入部。
所述电极层还包括二个第三电极列,分别位于全部所述主要电极列的二侧。
所述第一电极列与所述第二电极列沿所述第一方向交错排列。
至少二所述第一电极列连接于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一导线,至少二所述第二电极列连接于第二连接部,且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二导线。
每一个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与每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皆呈非三角形的多边形。
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的密度依所述第一预定比率规则递减,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密度依所述第二预定比率规则递增。
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的密度依所述第一预定比率规则同时向上向下递增。
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的密度依所述第一预定比率规则同时向上向下递减。
所述第一电极列与所述第二电极列形成于所述基板的同一表面上。
因此,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模块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由于每一个第一电极单元与每一个第二电极单元皆呈非三角形的多边形(例如,矩形),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电极单元与第二电极单元不具有现有技术的三角形电极的尖端,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模块可有效提高制造良率与边缘部分的触控精确度。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模块的判断,是以面积线性变化的感测图形(例如:方形、矩形或多边形)内进行密度的判断,而非如现有技术中以三角形电极(包括尖端)的有限面积进行感测,因此,可以确保每一电极单元与手指指腹间有最大的面积接触(例如,手指接触点完全位于矩形单位感测面积内),获得最充分的感测数据,从而提高感测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2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3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4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5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6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7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3、4、5、 触控模块 20、50 基板
6、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源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源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10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过渡池的煤矿粉碎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中草药锤捣粉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