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绑扎桥变形的加强吊排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8748.2 | 申请日: | 2014-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3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仲伟松;丁志毅;马军;王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22 | 分类号: | B66C1/2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曹文衔 |
地址: | 20191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绑扎 变形 加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建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止绑扎桥驳运过程中变形的加强吊排。
背景技术
在建造集装箱船时会涉及到绑扎桥,绑扎桥在使用时会经过多次驳运,如果在驳运时不采取一些措施绑扎桥会产生严重的变形,因此在每次驳运绑扎桥前都要对绑扎桥进行加强处理,常规的方法是用30号槽钢对绑扎桥分段之间的焊接面加强,用20号槽钢对绑扎桥艏艉方向加强。一般情况下,加强一条有20榀绑扎桥的集装箱船需要30号槽钢1200米,重41356KG;20号槽钢240米,重5433KG;连接板(用于加强槽钢与绑扎桥方钢之间的链接)400余块,重1500KG。这种常规的方法不仅需要大量的材料,而且这些材料再次使用率较低,材料浪费巨大;同时所有加强材料都需焊接在绑扎桥上,并且需要吊车配合将槽钢吊装在绑扎桥上,待绑扎桥吊装上船后还需割除加强槽钢并进行打磨等工作,这无疑又增加了焊丝的消耗、劳动力的增加及吊车资源的占用。因此,如何对绑扎桥进行加强,同时又能降低成本是本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防止绑扎桥变形的加强吊排,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绑扎桥变形的加强吊排,所述绑扎桥上有多个并列设置的方管,所述加强吊排包括长方体结构的吊排本体和至少四个夹板,所述夹板上部开有配合插孔,下部设有连接插孔,所述夹板通过配合插孔套装在吊排本体上,相邻的两个夹板通过连接杆穿过连接插孔配合连接,通过连接杆连接后的相邻两个夹板之间夹紧绑扎桥上的一根方管。
优选地,所述吊排本体上设有至少两个叉车叉运孔。
优选地,所述吊排本体的长度为9~12m。
优选地,所述吊排本体上的夹板为六个或八个。
优选地,所述吊排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端板。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通过链条连接在相邻夹板的其中一个上。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止绑扎桥变形的加强吊排,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吊排本体上的夹板对绑扎桥上相邻的方管进行绑扎夹持,因为吊排本体和方管是垂直放置所以能对方钢起到限位、加强的作用,也就使得绑扎桥整体在驳运途中不易产生变形,并且经过发明人检验其实际的工作效果显著,每榀绑扎桥只需要一个吊排本体就可以防止驳运变形;同时因为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夹持的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方便拆卸并可以重复使用,这不仅大大节约了槽钢和焊丝的使用,也减小了工人的劳动力输出,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夹板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示意图。
图中:1 绑扎桥
11 方管
2 吊排本体
21 叉运孔
22 端板
3 夹板
31 配合插孔
32 连接插孔
4 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87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