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服务器废热和太阳能的冷热联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8322.7 | 申请日: | 2014-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80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张良;华蒙;姚晓莉;易思阳;范利武;俞自涛;胡亚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29/00 | 分类号: | F25B29/00;F25B27/02;F25B27/00;G06F1/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2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服务器 热和 太阳能 冷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服务器废热和太阳能的冷热联供系统,属于电子器件余热利用及太阳能热利用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云计算和超级计算等在电子信息网络技术中的发展,大型计算机和服务器的需求越来越大,于此同时,大型计算机服务器的应用带来的换热问题一方面制约了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带来了经济成本的提高和对环境的热污染问题。如何实现对计算机服务器中的低品位热源加以利用成为计算机服务器散热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热管技术作为一种小温差高热流的快速散热技术,为该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选择性的方向,但现有技术如何实现将热管携带的大量热量进行快速排出也存在不足。
于此同时,对于大型计算机中心来说,其所产生的废热的量是相当大的,仅仅作为热水资源利用,大大超过了用户需求。因此如何实现对这一低品位的热能的进一步利用也存在不足。
太阳能制冷技术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利用技术,但其存在的连续性不足,局部的可用能有限,如何提高太阳能制冷产量以保证系统的连续只能需求也有待进一步发展。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对于如何高效提取计算机服务器系统中的低品位热能并实现有效循环利用,以及如何提高太阳能制冷系统的效率,在有限区域内达到满足连续供能的目标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服务器废热和太阳能的冷热联供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服务器废热和太阳能的冷热联供系统包括补水管、循环泵、第一电动截止阀、入口连接管、微通道平板热管换热器、局部热源、第一温度传感器、服务器、出口连接管、第二电动截止阀、出口主管道、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电动截止阀、第四电动截止阀、热水罐、热水管、热用户、第五电动截止阀、太阳能补水管、旁路管、蒸汽发生器、热媒管、太阳能集热场、蒸汽管道、溴化锂制冷机、冷水管、储冷器、新风机组、制冷输送管;补水管与入口连接管、微通道平板热管换热器、出口连接管、出口主管道、热水罐、太阳能补水管、蒸汽发生器、蒸汽管道、溴化锂制冷机、冷水管、储冷器顺次连接构成循环回路,微通道平板热管换热器包括微通道管束和平板热管。补水管上装有循环泵,入口连接管入口处装有第一电动截止阀,出口连接管出口处装有第二电动截止阀,出口主管道末端依次装有第三电动截止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太阳能补水管入口装有第五电动截止阀;旁路管的入口在第三电动截止阀和第四电动截止阀之间与出口主管道相连,旁路管的出口与在第五电动截止阀之后与太阳能补水管相连,旁路管的入口装有第四电动截止阀;热用户通过热水管与热水罐相连;太阳能集热场通过热媒管与蒸汽发生器相连;新风机组通过制冷输送管相连;局部热源在服务器上,局部热源内部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微通道平板热管换热器安装在局部热源上;微通道管束贯穿布置在平板热管的冷凝区。
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场的几何聚光比在10倍以上,热媒管的热媒工作温度为200℃以上。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的出口蒸汽温度为150℃~250℃的中温蒸汽。所述的溴化锂制冷机为双效溴化锂制冷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给微通道平板热管换热器实现从服务器中获得可利用的热水资源,通过热水罐实现热水的连续供应,同时实现了对太阳能蒸汽发生器补水的梯级加热,提高了太阳能蒸汽的产量和制冷量,再通过储冷器保证了系统冷却水的连续供应功能,在提高系统冷却速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用能效率,大大降低了能耗。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技术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服务器废热和太阳能的冷热联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微通道平板热管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补水管1、循环泵2、第一电动截止阀3、入口连接管4、微通道平板热管换热器5、局部热源6、第一温度传感器7、服务器8、出口连接管9、第二电动截止阀10、出口主管道11、第二温度传感器12、第三电动截止阀13、第四电动截止阀14、热水罐15、热水管16、热用户17、第五电动截止阀18、太阳能补水管19、旁路管20、蒸汽发生器21、热媒管22、太阳能集热场23、蒸汽管道24、溴化锂制冷机25、冷水管26、储冷器27、新风机组28、制冷输送管29、微通道管束30、平板热管31。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83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冷系统中的喷液式热交换器
- 下一篇:一种高效保温型平板集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