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撑开板的椎板撑开钳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8072.0 | 申请日: | 2014-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5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朱军;刘鹏;刘瑶瑶;赵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28 | 分类号: | A61B17/28;A61B17/5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陆志强;黎志红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撑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增大撑开钳与切口皮肤或肌肉摩擦力、增大撑开钳与切口皮肤或肌肉接触面积、医生手术时视线开阔和降低医生劳动强度的带有撑开板的椎板撑开钳。
背景技术
在脊柱微创手术中,对切开的皮肤或肌肉需要撑开切口。而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需要多名医生用切口撑开工具(如皮肤拉钩、椎板拉钩)常长时间夹持或牵拉将切口撑开,直到手术结束,费时费力。
中国专利200920069476.5中公布的一种脊柱侧弯手术撑开钳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该结构的撑开钳撑开时间长,难于清洗和消毒,结构复杂导致成本高。中国专利201220327090.1中公布的一种微创撑开钳,使用时缩短了撑开时间,易于清洗和消毒;但是其接触面积较小,撑开时间较长时易使切口皮肤或肌肉缺血受损,撑开面积小,摩擦力小,医生手术时视线受阻,使得医生的手术时间延长,劳动强度增大。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撑开钳在手术过程中,与切口皮肤或肌肉的接触面积较小,摩擦力小,医生手术时视线受阻,增大了医生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大撑开钳与切口皮肤或肌肉摩擦力、增大撑开钳与切口皮肤或肌肉接触面积、医生手术时视线开阔和降低医生劳动强度的带有撑开板的椎板撑开钳。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撑开板的椎板撑开钳,包括两根钳体,该两根钳体的中部通过销轴固定为一体,所述两根钳体外力作用下沿销轴张紧形成撑开面,位于销轴一端的钳体为手柄部,位于销轴另一端的钳体为撑开臂,在手柄部上设置有控制撑开臂撑开角度的棘爪控制器,在撑开臂的端头固定有与撑开面垂直的撑开板;其中:所述撑开板与切口皮肉接触的板面上具有防滑凸丁和/或防滑通孔。
由于上述结构,有效增大了撑开钳与切口皮肤或肌肉之间的摩擦力,同时撑开板与切口皮肉之间的接触面积大,避免了撑开时间较长时易使切口皮肤或肌肉缺血受损。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滑通孔周围具有凸起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同时具有防滑凸丁和防滑通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倒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钳体;2、销轴;3、手柄部;4、撑开臂;5、棘爪控制器;6、撑开板;7、防滑凸丁;8、防滑通孔;9、凸起部;10、倒钩;11、安装孔;12、微型电筒;13、弧形棘爪条;14、棘齿;15、控制臂;16、定位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2、3、4和5,图中的带有撑开板的椎板撑开钳,包括两根钳体1,该两根钳体1的中部通过销轴2固定为一体,所述两根钳体1外力作用下沿销轴2张紧形成撑开面,位于销轴2一端的钳体1为手柄部3,位于销轴2另一端的钳体1为撑开臂4,在手柄部3上设置有控制撑开臂4撑开角度的棘爪控制器5,在撑开臂4的端头固定有与撑开面垂直的撑开板6;其中:所述撑开板6与切口皮肤或肌肉接触的板面上具有防滑凸丁7和/或防滑通孔8。在该实施例中,具体使用时防滑凸丁增强撑开板6与切口皮肤或肌肉之间的摩擦力;切口皮肤或肌肉可以进入防滑通孔8中,增强撑开板6与切口皮肤或肌肉之间的摩擦力。
为进一步增加撑开钳与切口皮肤或肌肉之间的摩擦力,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防滑通孔8的周围边沿具有向切口皮肤或肌肉凸出的凸起部9。
为适应不同厚度的切口皮肤或肌肉,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撑开板6为椭圆形。
为更进一步增加撑开钳与切口皮肤或肌肉之间的接触面积,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撑开板6的几何中心至撑开板6的边沿为弧形,撑开板6的几何中心为最高点,撑开板6的边沿为最低点,撑开板6的外弧形面为与切口皮肤或肌肉接触的支撑面。
为进一步降低医生劳动强度,增加撑开钳与切口皮肤或肌肉之间的撑开稳定性,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撑开板6的底部具有倒钩10,该倒钩10与两根钳体1形成的撑开面平行,所述倒钩10位于撑开板6与切口皮肉接触的板面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80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