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童车碰撞试验的假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4220.1 | 申请日: | 2014-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78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郝青彪;陆英;邱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7/08 | 分类号: | G01M7/08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孙力坚 |
地址: | 214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童车 碰撞 试验 假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假人,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童车碰撞试验的假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保证童车的使用及安全质量,需要模拟童车运行,由于童车上承载的儿童重量不同,为了模拟出与人体相等同的重量,需要设计一种用于童车碰撞试验的假人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用于童车碰撞试验的假人结构,拆装方便,重量调节灵活。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童车碰撞试验的假人结构,包括本体,位于所述本体的中心处向外延伸形成带有螺纹的杆体;位于所述本体的两端装置互为铰接的第一臂杆及第二臂杆,位于所述第二臂杆的端部连接夹持块。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本体为圆形,位于所述本体上部中心处开有用于螺接吊耳的螺纹孔;
所述第一臂杆及第二臂杆均为圆形长杆体,位于所述第一臂杆一端,从圆心处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凸台,第一凸台上开有安装孔,在所述第一臂杆的另一端、及第二臂杆的一端均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凸台;
所述夹持块互为对称布置并通过定位销连接,位于两夹持块上开有开口,两开口互为贴合形成菱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在本体上向外延伸形成杆体,同时在杆体上设置外螺纹,有效实现了砝码与本体的连接可靠性,砝码与本体的安装、拆卸方便灵活,具有较高的可调性,通过在本体上对称设置臂杆,有效实现了人体手臂的模拟化,利用互为连接的两夹持块形成的菱形开口有效实现了与童车手柄的连接,各臂杆之间转动灵活,满足不同类型的童车,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其中:1、本体;101、螺纹孔;102、杆体;2、吊耳;3、螺杆;41、第一臂杆;42、第二臂杆;401、第一凸台;402、第二凸台;403、安装孔;5、转动销;6、夹持块;601、开口;7、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童车碰撞试验的假人结构,包括本体1,本体1为圆形,位于所述本体1上部中心处开有用于螺接吊耳2的螺纹孔101。位于本体1的中心处向下部延伸形成带有螺纹的杆体102。位于本体1的两端装置互为铰接的第一臂杆41及第二臂杆42,位于第二臂杆42的端部连接夹持块6,夹持块6互为对称布置并通过定位销7连接,位于两夹持块6上开有开口601,两开口601互为贴合形成菱形。
第一臂杆41及第二臂杆42均为圆形长杆体,位于第一臂杆41一端,从圆心处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凸台401,第一凸台401上开有安装孔403,通过该安装孔403及螺杆3实现与本体1的连接,在第一臂杆41的另一端、及第二臂杆42的一端均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凸台402,各第二凸台402的上开有通孔(图1中未标出)并通过转动销5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当需要进行童车碰撞测试时,首先取出定位销7实现两夹持块6的分离,然后将开口601与童车手柄相接触,然后再次插入定位销7实现两夹持块6的连接,使得夹持块6与童车手柄相连接,然后根据测试环境在本体1上的杆体102上螺接不同重量的砝码,以达到模拟人体重量的目的。通过吊耳2与童车碰撞测试的外接吊钩(未示出)、钢绳(未示出)相缠绕,防止童车在碰撞冲出后,带有砝码的本实用新型也受力冲出,从而达到保护测试者的目的。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42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苯并吡喃类光致变色衍生物
- 下一篇:一种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