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置扬声器防护帽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38077.0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1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甲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甲亮 |
主分类号: | H04R1/02 | 分类号: | H04R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4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置 扬声器 防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扬声器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置扬声器防护帽。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不存在对设备的扬声器进行外置防护的器具,扬声器只靠机器本身的筛网进行防护,容易损坏,所以扬声器是暴露在外的极易出现故障的部件之一:而对扬声器进行防护可能会造成扬声器不能执行扬声的动作,但扬声器不进行防护,又会造成灰尘进入设备,不容易清洁。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创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置扬声器防护帽,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置扬声器防护帽,包括支撑部、折射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
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为所述折射部:所述折射部覆盖在设备扬声器上,所述折射部相较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向下凹一距离;
所述扬声器防护帽附贴到设备侧面的扬声器上。
进一步,还包括按压部,所述按压部设置在所述扬声器防护帽的一端,其与所述支撑部连接。
进一步,所述扬声器防护帽为一体成型的结构,采用软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折射部相较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向下凹一距离为0.2mm。
进一步,所述支撑部两端分别设置对称的凸台,用以与所述设备的侧面的USB口进行配合连接;
所述支撑部上端设置一贯通孔,以使设备数据线穿过,进而与设备的USB口连接。
进一步,所述支撑部为一中间设置通孔的立方体状。
进一步,还包括一黏贴部,所述黏贴部的一侧设置有黏性物质,其与所述设备侧面进行黏结,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黏贴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粉尘(特别是含铁粉尘)对扬声器的损害,并且相对于昂贵的设备来说成本低廉,方便更换。同时,对声音进行角度度折射,防止空气中的浮尘进入设备内部,便于清洁。还可将延伸出的薄片部分单独加特种胶粘在机体侧面进行防护,美观并且不易丢失。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外置扬声器防护帽的正视结构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外置扬声器防护帽的俯视结构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外置扬声器防护帽的侧视结构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外置扬声器防护帽的正视结构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外置扬声器防护帽的俯视结构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外置扬声器防护帽的侧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扬声器口部加一块挡板,将声音折射出去,实现声音的无阻碍传播以及防尘。
请参阅图1a、1b和1c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外置扬声器防护帽的正视、俯视和侧视结构图:所述扬声器防尘帽包括按压部1、支撑部2、折射部4、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5和黏贴部6,其中,所述按压部1设置在所述扬声器防尘帽的一端,其与所述支撑部2连接:所述支撑部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5之间为所述折射部4:所述第二连接部5连接所述黏贴部6。本实用新型扬声器防尘帽为一体成型的结构,采用软胶材料制成,附贴到设备侧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折射部4覆盖在手机设备的扬声器上,所述折射部4相较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5向下凹一距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距离d为0.2mm。设备发出的声音经扬声器传出,遇到所述折射部4后,即沿所述折射部4与扬声器之间的缝隙向两侧折射传输。而空气中的浮尘只附在所述折射部4的口部,防止进入设备扬声器内部,便于清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2两端分别设置对称的凸台,用以与所述设备侧面的USB口进行配合连接,该支撑部2的形状根据所述设备的USB口进行适应性调整:所述支撑部2上端设置一贯通孔2,以使设备数据线穿过,进而与设备USB口连接。
所述黏贴部6的一侧设置有黏性物质,其与所述设备侧面进行黏结,以使所述扬声器防尘罩黏贴到设备上。
所述按压部1设置在所述设备扬声器防尘罩的端部,使用者按压该按压部1,实现扬声器防尘罩与设备的紧密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设备包括手机、MP3、MP4以及笔记本电脑等具有扬声功能的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甲亮,未经王甲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80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燃溶剂还原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型温控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