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叠手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2912.5 | 申请日: | 2014-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3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国斌 |
主分类号: | B62B3/02 | 分类号: | B62B3/02;B62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 手推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推车的技术领域,特别是可折叠减少空间的多轮折叠手推车。
背景技术
手推车是由纵向的拉杆和横向的承物架构成,市面的手推车款式多样,但是,它们的设计都只是停留在“L”型支架上,手推车行走时“L”型倾斜,使用者使用时必须支撑物品的一定重量,还要抓好把手不断调节倾斜角度。部分手推车是多轮设计,但它们在行走时“L”型都只能倾斜,仅双轮着地或多轮着地缓慢推行。“L”型的设计,拉杆与承物架之间的处理是承重能力的关键。市面上的手推车,拉杆和承物架及构件强度要求高、结构复杂、体积大、重量大、不便携带,然而其承载能力仍有限。
发明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承载力强、折叠后体积小巧的手推车,尤其是可以根据需要,可方便将“L”型结构变成钝角型,手推车多轮着地推行,行车稳定、省力,且车的承载能力成倍加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折叠手推车,包括有一对主体杆,套装于主体杆内的伸缩杆,连接伸缩杆的把手,连接主体杆的横连把,设于主体杆下部的连接件,设于连接件下部的长轴,装于长轴上的垫块,装于长轴两端的脚轮,以及支撑梁,其特征在于:两支撑梁分别通过销轴铰接于连接件外侧,两支撑梁的前端连接有短轴,短轴上安装有辅轮,由两支撑梁及短轴、辅轮组成的承物架可绕销轴转动,垫块可绕长轴转动,支撑梁支撑在垫块厚壁上时,主体杆与承物梁呈“L”型。进一步地,改变垫块角度,支撑梁支撑在垫块薄壁上时,主体杆与承物梁呈钝角型。所述的主体杆、支撑梁、伸缩杆均采用矩形管。
这样设计的构造,由于折叠手推车采用多轮结构,支撑梁销轴铰接,支撑梁支撑在垫块上,改变垫块角度,支撑梁支撑在垫块厚壁时呈“L”型结构,只有两脚轮着地时,可作推拉车使用。支撑梁支撑在垫块薄壁时呈钝角结构,多轮着地,可作拖车使用,因此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手推车可折叠成很小的体积,占用空间小;2、手推车主体杆、伸缩杆和支撑梁都是中空结构,且配件少,重量轻,结构简单;3、手推车承物梁支点在连接件上,力点在垫块上,结构稳定牢固,“L”型或钝角型结构时承载能力明显高于同类手推车;4、手推车拉杆与承物梁可两种角度打开,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方便地选择使用的推行方式;5、手推车多轮着地推拉省力、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梁呈“L”型、伸缩杆未完全展开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梁呈钝角型、伸缩杆未完全展开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手推车完全折叠收合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的手推车包括有一对主体杆1,套装于主体杆内的可二级伸缩的伸缩杆2,连接伸缩杆的把手3,连接主体杆1的横连把4,设于主体杆1下部的连接件5,设于连接件下部的长轴6,装于长轴6的垫块7,装于长轴7两端的脚轮8,一对支撑梁9,连接支撑梁9前端的短轴10,装于短轴10上的辅轮11。车体的主体杆1、伸缩杆2、支撑梁9以矩形金属管制成,两支撑梁9分别通过销轴12铰接于连接件5下部外侧、长轴6的斜上方。
折叠状态时,如图3,二级伸缩杆2推入主体杆1内,由两支撑梁8及短轴10、辅轮11组成的承物架可绕销轴12转动,收合于由主体杆1与横连把4构成的内框外。
第一种使用状态时,如图1,由两支撑梁9及短轴10、辅轮11组成的承物架翻出,完全展开后,支撑梁9被垫块7厚壁支撑,支撑梁9与垫块7之间的接触点成为受力点,即支撑梁9被垫块厚壁支撑时,与主体杆1成直角。辅轮11一般不着地,此状态下适合整车向后作翘起的拖拉或推拉使用,而一旦辅轮11着地后,支撑梁9与垫块7脱离接触,支撑点受力减为零。
第二种使用状态时,如图2,由两支撑梁9及短轴10、辅轮11组成的承物架翻出,完全展开后,支撑梁9被垫块7薄壁支撑,支撑梁9与垫块7之间的接触点成为受力点,即支撑梁9被垫块薄壁支撑时,与主体杆1成钝角,辅轮11着地,此状态下适合整车拖拉或推拉使用,此状态下车体可以轻易地拉动一百公斤的重物。
当然,伸缩杆可根据需要设计成多级,垫块还可设计成推拉式,支撑梁上还可外加盖板,辅轮可以是两个或一个。这里仅列举了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其它类同、作用相同的构造均应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畴,这里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国斌,未经李国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29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成份粉末冶金高速钢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换挡拉索总成的密封固定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