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浅层超稠油水平井、降黏剂、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33991.1 | 申请日: | 2014-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47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元亮;朱桂林;王学忠;王金铸;乔明全;任福生;董岩;席伟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新春采油厂;杨元亮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E21B43/24;E21B43/30;E21B7/04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刘亚宁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浅层超稠 油水 降黏剂 氮气 辅助 蒸汽 吞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采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薄浅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降黏剂、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复合开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超稠油开发日益引起石油界的重视,我国在超稠油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包括超临界注汽、SAGD、HDCS等技术在某些特殊超稠油油藏的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薄浅层超稠油油藏的开发存在以下难题:(1)原油黏度大,常规蒸汽吞吐技术动用范围小;(2)储层埋藏浅,生产压差小,举升难度大;(3)油层厚度薄;(4)蒸汽在油层上部超覆,波及体积小,油层热损失大。因此,对于薄浅层超稠油油藏,除了需要降低原油黏度,增加稠油的流动性之外,由于油层埋藏浅,地层压力低,原油在油层中流动的驱动力小,所以还需要补充地层能量,才能实现经济有效开发。同时,在薄浅层超稠油油藏注蒸汽过程中,还存在注汽压力高,易压开地层,造成蒸汽沿裂缝窜流,造成蒸汽大量浪费,并且蒸汽在油层运移过程中产生的超覆作用,不能使油层整体得到动用,以及生产过程中油层产量低等问题。
在超稠油开发方面,我国近年先后以注蒸汽为主,发展了水平井注蒸汽、蒸汽+降黏剂、蒸汽+气体(如CO2、氮气等)、水平井+降黏剂+CO2+蒸汽等技术。以上技术只能满足薄浅层超稠油油藏开发中一个或几个要求,不能很好地、全面的解决薄浅层超稠油油藏的开采问题,因此本领域内仍然需要一种新型的薄浅层超稠油油藏的开采工艺技术,同时实现降低原油黏度、补充地层能量、降低注汽压力、防止蒸汽超覆、减少地层热损失、增加泄流面积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水平井、化学降黏剂、氮气、蒸汽吞吐,可以实现薄浅层超稠油的高效开发。针对油田埋藏浅(400~570m)、地层温度低(22~28℃)、储集层薄(2~6m,平均3.5m)、地下原油黏度高(50000~90000mPa·s)但热敏性好、适合热采的稠油油藏,提出了综合水平井、降黏剂、氮气、蒸汽的复合开发稠油方式,各要素的综合作用显著提高了蒸汽波及体积、驱油效率和原油流动能力,降低了原油黏度。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本发明的薄浅层超稠油水平井、降黏剂、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钻水平井水平井长度为120~200m,井距、排距120~160m;
b.注入降黏剂计算油管容积,先用油溶性降黏剂冲满油管,然后关闭套管阀门,继续向井筒注入油溶性降黏剂5~20t;优选适合开发区块原油的降黏剂,注入地层后可以有效降低原油黏度及后续注氮、注汽启动压力;通过后续注入的氮气和蒸汽携带并扩大降黏剂的作用范围;
c.注入氮气利用注氮车将95%以上纯度的氮气从油套环空注入油层,可以起到溶解降黏、隔热保温、补充地层能量及扩大蒸汽波及范围等作用;通过油套环空向井中注入氮气后,关闭井口套管闸门,确保后续注蒸汽过程中,氮气始终充满油套环空,对井筒起隔热保温作用;
d.注入蒸汽采用注采一体化管柱,通过油管注蒸汽:下注汽管柱,管柱结构从下至上分别为,带均匀配汽阀和补偿器的均匀配汽管柱,上接注采一体化泵,泵上为外径Φ87.6mm油管,井口安装亚临界注汽井口;
e.焖井注完蒸汽后井口安装耐温压力表,开始焖井;焖井时间取决于注入蒸汽量及井口压力,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焖井时间,焖井时间一般在2~4d;
f.放喷以每天井口压力降落0.5MPa为油井放喷时间,用油嘴控制放喷,防止因放喷速度过大而扰动地层和冲蚀滤砂管,畅喷至3t/d液量时转抽,要求在放喷阶段每8h测量一次产液含砂量,确定合理的油嘴;
g.启抽畅喷至3t/d液量时采用注采一体化管柱启抽。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
步骤b所述油溶性降黏剂的注入量为5~20t;步骤c所述氮气的注入量为30000~50000Nm3,步骤d所述蒸汽的注入量为1600~2200t;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新春采油厂;杨元亮;,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新春采油厂;杨元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339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稠油油藏的开采方法及注入系统
- 下一篇:一种原油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