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锥轴承支撑的并联液力缓速器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56543.6 | 申请日: | 2014-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2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肖殿东;王伟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57/02 | 分类号: | F16D57/02;F16D6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支撑 并联 液力缓速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速器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双锥轴承支撑的并联液力缓速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整车行驶制动安全性要求的提高,以及相关法规(GB7258)的出台,整车匹配液力缓速器已成趋势。目前,并联液力缓速器通常由变速器输出轴上的驱动齿轮所驱动,为了制动平稳,该啮合齿轮通常为斜齿轮,动力传递时,会产生轴向力;同时缓速器工作时,由于缓速器转子叶片有倾角,也会产生轴向力。为了消除轴向力带来的影响,通常设计时将啮合斜齿轮产生的轴向力与缓速器工作时叶片倾角产生的轴向力设计成方向相反,互相抵消一部分,同时缓速器一侧采用四点定位轴承支撑,另一侧采用深沟球轴承支撑,来抵消轴向力。由于四点定位轴承承载轴向力较小,深沟球轴承只承载径向力,缓速器内部轴承时有损坏,导致缓速器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双锥轴承支撑的并联液力缓速器结构,具有消除轴向力影响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内有空腔的缓速器工作腔壳体和与其配合开设有轴承孔的缓速器前轴承盖;缓速器工作腔壳体内设置有贯穿缓速器前轴承盖的缓速器花键轴;
所述的缓速器花键轴上依次套有缓速器被动齿轮、置于轴承孔内的第一锥轴承、油封座、转子、轴套和第二锥轴承;
所述的缓速器被动齿轮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将缓速器花键轴拉紧固定的拉紧螺栓;
所述的第二锥轴承的后端设置有锁紧螺母轴;
所述的缓速器工作腔壳体上固定有与转子相配合的缓速器定子;且缓速器定子内开设有用于安装轴承座的轴承座孔,且第二锥轴承位于轴承座孔内。
所述的拉紧螺栓和缓速器被动齿轮之间设置有垫片。
所述的第一锥轴承和油封座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轴向间隙的调整垫片。
所述的第一锥轴承的轴向承载能力大于第二锥轴承。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相比较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使用第一锥轴承和第二锥轴承替代现有的深沟球轴承和四点定位轴承,使得两锥轴承的圆柱滚子呈V型结构,抵消由于斜齿轮传动和缓速器工作时由缓速器转子叶片倾角产生的轴向力,使并联缓速器平稳工作,消除轴向力的影响。减小缓速器内部轴承的损坏,避免缓速器失效。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了车辆行驶的安全。
进一步的,由于第一锥轴承和油封座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轴向间隙的调整垫片,从而使第一锥轴承和第二锥轴承轴向间隙保持在0.05~0.15mm的范围,保证锥轴承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发明包括内有空腔的缓速器工作腔壳体9和与其配合开设有轴承孔的缓速器前轴承盖1;缓速器工作腔壳体9内设置有贯穿缓速器前轴承盖1的缓速器花键轴13;缓速器花键轴13上依次套有缓速器被动齿轮3、置于轴承孔内的第一锥轴承2、油封座7、转子8、轴套12和第二锥轴承11;缓速器被动齿轮3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将缓速器花键轴13拉紧固定的拉紧螺栓5;第二锥轴承11的后端设置有锁紧螺母轴14;缓速器工作腔壳体9上固定有与转子8相配合的缓速器定子15;且缓速器定子15内开设有用于安装轴承座10的轴承座孔,且第二锥轴承11位于轴承座孔内。拉紧螺栓5和缓速器被动齿轮3之间设置有垫片4。第一锥轴承2和油封座7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轴向间隙的调整垫片6。第一锥轴承2的轴向承载能力大于第二锥轴承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565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独立摩擦块制动闸片
- 下一篇:镗刀水道联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