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尾气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48051.2 | 申请日: | 2014-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77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周岩;杨凌;苏周全;叶金应;徐淑朋;王福功;张蓬蓬;申世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60;B01D53/68;B01D4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婉婉;金迪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洗涤液 水罐 文丘里塔 尾气 下部区域 分布器 文丘里管 动力波 激冷塔 回收 腐蚀性气体 氮氧化物 排放标准 上部区域 有效地 二氧化硫 去除 粉尘 排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尾气的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在包括动力波激冷塔、文丘里塔、回收水罐和中间水罐的设备中进行,文丘里塔内设置有具有多根文丘里管的分布器;分布器将文丘里塔的内部空间分为分别位于分布器上下方的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尾气在动力波激冷塔中与包括来自文丘里塔下部区域的洗涤液的第一洗涤液进行第一接触;然后在所述下部区域与包括来自回收水罐的洗涤液和来自中间水罐的洗涤液的第二洗涤液进行第二接触;最后在文丘里管中与包括来自回收水罐的洗涤液的第三洗涤液进行第三接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尾气中的粉尘、腐蚀性气体HCL、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能够得到有效地去除,使最终排放的尾气能够达到排放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尾气的处理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催化剂喷雾干燥尾气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催化剂在工业中的作用非常广泛,对催化剂的干燥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其中,使用最多的为喷雾干燥技术。喷雾干燥技术的使用会导致大量喷雾干燥尾气的产生。通常,催化剂喷雾干燥尾气量可达30000-45000Nm3/h,尾气中含尘量较大,粉尘浓度约为1300mg/Nm3(干基),其中,还含有腐蚀性气体HCL,HCL浓度可达200-300mg/Nm3(湿基)。另外,催化剂喷雾干燥尾气中还含有氮氧化物以及二氧化硫。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催化剂喷雾干燥尾气的特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尾气的处理方法,该尾气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催化剂喷雾干燥尾气中的粉尘、腐蚀性气体HCL、氮氧化物以及二氧化硫,使最终排放的尾气能够达到排放标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尾气的处理方法,其中,该处理方法在尾气处理设备中进行,该设备包括:动力波激冷塔、文丘里塔、回收水罐和中间水罐,其中,所述文丘里塔内设置有分布器,所述分布器具有多根文丘里管;所述分布器将所述文丘里塔的内部空间分为位于所述分布器上方的上部区域和位于所述分布器下方的下部区域;
其中,所述尾气在动力波激冷塔中与第一洗涤液进行第一接触,所述第一洗涤液包括来自文丘里塔下部区域的洗涤液;第一接触后的气体物流在所述文丘里塔的下部区域与第二洗涤液进行第二接触,所述第二洗涤液包括来自所述回收水罐的洗涤液和来自中间水罐的洗涤液;第二接触后的气体物流在所述文丘里管中与第三洗涤液进行第三接触,所述第三洗涤液包括来自回收水罐的洗涤液。
优选地,所述管线上还设置有混合液外排管线;更为优选地,所述尾气为催化剂喷雾干燥尾气,外排混合液的pH值为4-6。
优选地,所述文丘里塔的分布器还设置有用于将从分布器21底部流出的洗涤液再回流至所述文丘里管上方的回流管线。
优选地,所述回流管线中的水压为0.2-0.4MPa;更优选地,所述回流管线上还设置有回流泵,所述回流泵出口的水压为0.25-0.5MPa。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来自喷雾干燥装置的尾气自上而下垂直进入动力波激冷塔中进行除尘,并降温至饱和状态,尾气中的大部分颗粒物以及其他酸性气体被吸收。随后预洗涤除尘后的尾气进入文丘里塔,上升进入气体分布器,通过分布器进入文丘里管喷淋区进行进一步处理。尾气通过分布器,更细的粉尘得到浓缩和过滤,细微颗粒物聚积,无雾气产生,不结垢,且压降低,能自行清洗。经文丘里管喷淋区处理后的尾气优选经除沫网除去水雾后作为净烟气排入大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尾气中的粉尘、腐蚀性气体HCL、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能够得到有效地去除,使最终排放的尾气能够达到排放标准。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尾气处理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480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