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槽式太阳能吸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88951.5 | 申请日: | 2014-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6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吴鸣;宋纪元;屠正瑞;侯宾才;杨宏宜;方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凯盛开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宋纪元;吴鸣 |
主分类号: | F24J2/24 | 分类号: | F24J2/24;F24J2/05;F24J2/46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李媛媛 |
地址: | 210036 江苏省南京市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太阳能 吸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收集利用太阳光能的新型槽式太阳能吸热管。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能达到商业化应用的太阳能光热技术一共有三种:槽式太阳能光热技术、塔式太阳能光热技术和碟式太阳能光热技术。其中,槽式太阳能光热技术在欧美已有二十多年的应用历史,技术最成熟、使用最普遍。太阳能光热技术不仅可用于发电,还可为工业或民用提供蒸汽热能。
槽式太阳能光热技术应用最广泛的地区在欧美,应用规模最大的国家首推西班牙,其次是美国、以色列、法国、德国、中东等,印度也有应用。在中国,槽式太阳能光热事业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最典型的工程案例是中广核在青海德令哈的50MW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已于2014年7月份开工建设,预计到2016年9月份实现商业化运行。
槽式太阳能吸热管是槽式太阳能光热系统的主要核心设备之一。利用它吸收槽式太阳聚光镜反射聚焦而来的光能,加热吸热管中的传热工质,再通过工质泵将传热工质送往换热器去加热给水至一定参数的过热水蒸汽,产生的过热水蒸汽可送往汽轮发电机组发电,也可输送至工业区或居民生活区作为生产工艺或生活用汽,从而代替传统锅炉,节省化石能源、节能减排,产生良好的环保经济效益。
传统槽式太阳能吸热管一般都是采用金属管芯外加真空玻璃套管、两端密封焊接而制成。金属管芯端部焊接有法兰片,法兰片与可伐合金波纹管焊接,可伐合金波纹管再与玻璃管端部通过热熔连接。可伐合金波纹管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消除热胀冷缩作用,但其毕竟与玻璃管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在长期的热应力反复作用下,可伐合金波纹管与玻璃管的连接处会产生微裂纹,从而会导致真空玻璃管夹层里产生不凝性气体,造成真空度降低,出现吸热管吸热性能恶化,甚至有可能导致玻璃管端部与波纹管接头处破裂漏入空气而增大散热损失,市场上有些厂家的太阳能吸热管已经出现过这种现象。
因此,传统槽式太阳能吸热管存在结构复杂,制造、运输、安装、维修不便,成本居高不下等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以及现有的槽式太阳能吸热管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加低廉、性能更加可靠的新型槽式太阳能吸热管。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新型槽式太阳能吸热管,包括金属管芯、密封螺纹内环、密封螺栓外环、内环密封环垫、外环密封环垫、玻璃管、真空针阀和螺栓,金属管芯与玻璃管同轴线安装;所述金属管芯的端部套设有密封螺纹内环,密封螺纹内环与密封螺栓外环和螺栓通过螺纹联接,螺栓用来固定住密封螺栓外环;所述密封螺纹内环与密封螺栓外环间装有内环密封环垫;所述密封螺栓外环套住整个吸热管的端部,其与玻璃管端头连接的沟槽内装有外环密封环垫;所述真空针阀设置在吸热管的端部侧面,穿过密封螺栓外环与内部真空层连通。
所述真空针阀采用单向弹簧针形阀,设置在吸热管的一个端部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管芯采用不锈钢或合金钢无缝钢管;所述密封螺纹内环、密封螺栓外环均采用不锈钢;所述内环密封环垫、外环密封环垫均采用耐高温密封材料;所述玻璃管材质为高硼硅超白玻璃。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管芯外表面镀有一层波谱选择性吸收太阳涂层;所述玻璃管内表面电镀有一层增透减反射膜。
不同于传统型槽式太阳能吸热管采用玻璃管端头热熔封接可伐合金波纹管的结构设计形式,本发明采用一种新颖的螺纹连接的结构设计,其有益效果是:与传统型槽式太阳能吸热管相比,该种新型槽式太阳能吸热管取消了玻璃管端头热熔封接工序、取消在玻璃管上开孔设置真空抽气口,具有制造简单、安装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成本低廉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太阳能吸热管整体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太阳能吸热管端部外形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太阳能吸热管端部内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太阳能吸热管正面剖视图;
图中,1.金属管芯,2.密封螺纹内环,3.密封螺栓外环,4.内环密封环垫,5.外环密封环垫,6.玻璃管,7.真空针阀,8.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凯盛开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宋纪元;吴鸣,未经南京凯盛开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宋纪元;吴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89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栅栏式控制阀
- 下一篇:应用一步穿刺法的留置引流导管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