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根层水分监测的冬小麦调亏灌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51454.8 | 申请日: | 2014-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2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盛坤;蒋志凯;赵酒林;杨丽娟;张露雁;李晓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5/00 | 分类号: | A01G2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杨海霞 |
地址: | 45300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水分 监测 冬小麦 灌溉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冬小麦灌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根层水分监测的冬小麦调亏灌溉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水污染的加重,水资源短缺愈加严重。灌溉用水占世界水资源的70%以上,因此发展节水灌溉意义重大。调亏灌溉(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RDI)是一项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由澳大利亚持续灌溉农业研究所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并首先应用于果树。我国对RDI的研究起步于1988年,研究对象是桃树。上世纪末期,我国学者将RDI应用到大田作物玉米上,本世纪初冬小麦RDI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开始应用于生产。
调亏灌溉(RDI)是以作物和水分关系为基础,在作物的某一些生长阶段有目的地使其产生一定的水分亏缺,而对作物产量没有不利影响,从而达到节水、高产和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的一种灌溉技术。该技术的关键是在苗期和孕穗-开花期充分供水,越冬期和灌浆中后期控水。然而,将RDI应用于冬小麦大田生产,存在以下问题:
1)以生育期为标准实施调亏灌溉,如:拔节期灌水或孕穗期灌水或开花期灌水,没有考虑植株自身和根层土壤的水分状况。
2)对亏水度的判定依据经验标准,如:植株或土壤形态,缺乏精确的定量化指标。
植物本身的水分状况是进行调亏灌溉的最佳指标,通过监测作物根层水分状况,也可以预测作物自身的水分状况,为RDI的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而土壤水分监测技术在冬小麦上的应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
1)局限于耕层(0-20cm)土壤的监测。受降水、蒸发、辐射等因素的影响,耕层土壤水分含量波动较大,不能准确反映根层土壤对冬小麦的供水能力。
2)监测深度固定不变,不能反映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特征。冬小麦的根系生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根系随生育进程逐渐下扎,至生育后期深层根系成为吸收土壤水分的主要器官,因此,监测深度应随根系发育逐渐增大。
3)局限于主要生育期的静态监测,不能反映土壤供水的动态特点,容易使作物根系处于缺水或过饱和土壤。因此,监测应设置合理时间间隔持续进行。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根层水分监测的冬小麦调亏灌溉方法(Monitor root zone moisture for RDI,MRDI ),该方法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灌溉水利用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根层水分监测的冬小麦调亏灌溉方法,该方法为:足墒播种、出苗至越冬前和抽穗至花后10天充分供水,拔节至孕穗期中度亏水,越冬至起身期和花后11天至成熟重度亏水;具体如下:
播种时:0-20cm土壤平均相对含水量不低于80%;
出苗至越冬前:0-40cm土壤平均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进行灌溉;
越冬至起身期:0-40cm土壤平均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进行灌溉;
拔节至孕穗期:0-60cm土壤平均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进行灌溉;
抽穗至花后10天:0-100cm土壤平均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进行灌溉;
花后11天至成熟:0-100cm土壤平均相对含水量低于55%时,进行灌溉;
每次灌溉水量为达到田间持水量。可参见表1。
具体的,可测定田间持水量,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并依此计算出土壤平均相对含水量;其中,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的监测时间间隔为:播种至越冬前间隔不大于7天;越冬至起身期间隔不大于10天;拔节期至花后10天间隔不大于5天;花后11天至成熟间隔不大于7天。
表1、基于根层水分监测的冬小麦调亏灌溉(MRDI)方法
本发明中,监测计算土壤平均相对含水量可参照如下进行:
1)测定田间持水量。每20cm计为一层,分层测定顶层100cm土壤的田间持水量(V%),作为计算相对含水量的基础数据。测定方法可用田间围堰法或室内威尔克斯法。
2)确定合理的土壤监测深度。土壤监测深度应与根系发展一致,同时便于田间操作。冬小麦的根系发育具有以下特点:集中分布在50cm以上土壤,50-100cm仅有少量根系分布,120cm以下分布极少;深层根系量随生育进程增加。据此设置监测深度:播种至起身期土壤监测深度为0-40cm,拔节至孕穗期土壤监测深度为0-60cm,抽穗至成熟土壤监测深度为0-10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未经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14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