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拟暗球腔菌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447121.0 申请日: 2014-09-04
公开(公告)号: CN104263654A 公开(公告)日: 2015-01-07
发明(设计)人: 王洪凯;陈亚平;林福呈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14 分类号: C12N1/14;C09K17/00;C09K101/00;C09K109/00;C12R1/645
代理公司: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代理人: 胡红娟
地址: 310027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株拟暗球腔菌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微生物种质资源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株拟暗球腔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盐碱地土壤可分为盐土和碱土,其中盐土分布面积最大,对于大多数作物都有显著的减产影响。盐碱土又称盐渍土,是指土壤含盐量在0.2%以上,或者土壤胶体吸附一定数量的交换性钠,碱化度在20%以上,有害于作物正常生长的土壤。由于工业污染的增加,灌溉农业的不合理发展和农药化肥的滥用等,我国的次生盐渍化土壤面积还在持续增加。土壤盐渍化是世界范围内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大量盐碱地和盐渍化土壤的存在,使得相当大一部分农作物因受盐害的影响而造成了40%以上的减产。

盐胁迫是指土壤中盐分含量过高,危害植物的正常生长。盐胁迫从三个方面对植物产生不良影响:一是渗透胁迫,对植物芽的生长产生抑制;二是离子毒害,抑制植物生长,加速成熟叶片的衰老;三是营养亏缺,使作物不能有效吸收利用土壤中的养分。有学者研究表明,在整个盐胁迫时期,营养亏缺始终伴随着渗透胁迫和离子毒害的存在。

目前国内外盐碱地的改良方法主要有水利工程措施、农业改良措施、生物改良措施以及化学改良措施等。水利工程措施主要是指大水洗盐;农业改良措施主要包括铺沙盖土、客土换土、深挖埋绿肥、深耕翻土等;化学改良措施主要是添加土壤改良剂,目前常用的主要有石膏、石灰石、磷石膏等;生物改良措施主要是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如向日葵,甜菜、玉米、大麦、大豆、棉花、高粱等,使盐碱地在利用过程中得到改良。

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往往花费巨大,需要很多时间比较长。此外,选择耐盐品种也是利用盐渍化土壤的重要途径。

水稻和小麦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世界上以这两种作物为主食的人口超过了70%。水稻和小麦对盐分都比较敏感,土壤盐碱化是盐碱土区水稻和小麦生产稳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目前,提高水稻和小麦的耐盐性研究主要集中在耐盐性品种的选育上,而目前多数高产品种难以在盐渍土壤中形成良好的经济产量。

近些年研究发现一些与植物互惠共生的真菌对提高植物的耐盐性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状况还可以增强植物的生长。因此,通过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来增强植物的耐盐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利用内生真菌提高大豆抗盐性的研究也已经有了研究报道,但内生真菌在提高水稻和小麦的耐盐、抗盐性上还没有发表研究报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拟暗球腔菌,该菌株能够提高水稻和小麦对盐胁迫的耐受能力。

一株拟暗球腔菌,分类命名为拟暗球腔菌(Phaeosphaeriopsis sp.),株号为LTC-9,已于2014年4月25日保藏于位于中国武汉武汉大学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4163。

本发明的拟暗球腔菌(Phaeosphaeriopsis sp.)LTC-9具有如下形态特征:该菌株在PDA平板上生长缓慢,25℃黑暗条件下培养7天,菌落直径平均2.6cm;初期菌落呈浅黄色,后期逐渐呈暗黄色至棕色,菌落致密,气生菌丝不发达,菌丝具隔膜,淡黄色,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未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有所述拟暗球腔菌的菌剂。由于所述拟暗球腔菌不产孢,因此所述菌剂采用所述拟暗球腔菌的菌丝制成。菌剂的剂型可以根据需要制成固体剂型或液体剂型,若为液体剂型,作为优选,所述拟暗球腔菌菌丝的浓度为1~3g/L。根据使用场合的差异,所述液体剂型可采用水(有土栽培)或Hoagland’s营养液(无土栽培)配制。

试验表明,在盐胁迫下,水培营养液或土壤中接种LTC-9菌株的小麦幼苗出现失绿发黄、萎焉干枯等盐害症状比对照组推迟、症状较轻、长势更旺盛,说明LTC-9菌株可以增强小麦幼苗对盐胁迫的抵御能力。表现为100mM NaCl胁迫14天(营养液水培条件下),共培养有LTC-9菌株的小麦苗在株高、鲜重、干重上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7.8%、16.7%、14.6%;250mM NaCl胁迫14天(土壤盆栽条件下),共培养有LTC-9菌株的小麦苗在株高、鲜重和干重上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41.6%、17.9%、10.0%。

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拟暗球腔菌在提高小麦耐盐性中的应用。所述应用包括:在盐碱地土壤中拌入所述拟暗球腔菌,然后将萌发的小麦种子播种于盐碱地中;

小麦种子在发芽生长过程中,所述拟暗球腔菌即自然地与小麦种子建立起了共生关系。

或者,所述应用包括:将小麦幼苗与所述拟暗球腔菌建立共培养体系,然后将共培养体系转移至盐碱地中生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71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