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石莼防控刺参养殖池塘爆发刚毛藻和/或浒苔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364588.9 申请日: 2014-07-29
公开(公告)号: CN104108796A 公开(公告)日: 2014-10-22
发明(设计)人: 殷旭旺;刘钢;曹善茂;赵文;陈晓霞 申请(专利权)人: 大连海洋大学;殷旭旺
主分类号: C02F3/32 分类号: C02F3/32;A01G33/00
代理公司: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21220 代理人: 曲宝威
地址: 116000 辽***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石莼防控 刺参 养殖 池塘 爆发 刚毛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防控池塘敌害藻生长的方法,尤其是一种用石莼防控刺参养殖池塘爆发刚毛藻和/或浒苔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刺参养殖产业的兴起,高投饵量、高投苗量的刺参池塘养殖模式发展很快,但由于这种养殖模式自身的缺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养殖池塘有机物的负荷过大,以及营养盐比例失衡,从而造成了敌害刚毛藻和浒苔的爆发,进而造成养殖池塘水质恶化、病害泛滥等严重问题。并且在不同的规模(30~100亩)和类型(港圈、围堰、土池)的刺参养殖池塘,普遍出现爆发刚毛藻和浒苔的现象,给养殖户带来具大经济损失,刚毛藻和浒苔爆发严重的池塘甚至会绝产。

目前,唯一防控的方法就是向池塘大量投放用于防治刚毛藻和浒苔的化学除草剂。但所用除草剂对养殖刺参、池塘水环境以及周围海域的生态环境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用药量过度会导致刺参个体中毒死亡,用药量较少时也会使得药物在刺参体内蓄积和残留,影响刺参体内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最终导致免疫力和抗病力下降。此外,除草药物排入周围海域后还会加重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丧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简便、绿色环保、成本低、管理方便、无毒副作用的用石莼防控刺参养殖池塘爆发刚毛藻和/或浒苔的方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用石莼防控刺参养殖池塘爆发刚毛藻和/或浒苔的方法,步骤如下:

⑴、石莼的采集和暂养

于海水退潮时段,采集石莼并在室内池中暂养,暂养密度为20-30 kg/m3,水温为10-18℃,盐度为25-35‰,光照为3500-5000lx,每天全池换水1次;

⑵、刺参池塘改造

接种石莼前,在刺参养殖池塘的周边投放石石礁,作为石莼生长的附着基,单个石礁的体积在0.1~0.2 m3之间,投放量为每平方米池底投放0.5 m3左右的石礁;

⑶、石莼接种

于早春刺参养殖池塘冰融化后晴天无风的条件下接种石莼,接种时将暂养的新鲜石莼藻体剪切为0.01~0.03 m2的片状,沿池塘周边均匀铺设到石礁表面,接种密度按池塘底面积计算为0.05~0.1 kg石莼/m2

接种时,刺参养殖池塘中已经大量爆发刚毛藻和/或浒苔,需将刚毛藻和/或浒苔人工捞除,石莼接种密度按池塘底面积计算为0.3~0.5 kg石莼/m2

⑷、日常管理 

石莼接种成活并形成大规模种群后,将其密度控制在0.5~1 kg石莼/m2以下,按池塘底面积计算,期间刺参养殖池塘每2周进行一次石莼采收工作,用网耙将石莼群体上部老化的藻体采收,而保留根部新鲜的藻体用于后续生长;

冬季池塘封冰前,进行一次全池的石莼采收工作,此时需要将采收后的石莼密度控制在0.05~0.1 kg石莼/m2以下,按池塘底面积计算; 

次年春季池塘冰融化后,再进行一次全池的石莼采收工作,将整个冬季生长出且老化的石莼藻体采收,保留根部新鲜的藻体用于后续的生长。

本发明用石莼防控刺参养殖池塘爆发刚毛藻和/或浒苔的方法,使刺参养殖池塘不用任何化学药物除敌害藻,降低了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增加了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养殖环境和周边海域的环境污染,并且消除了刺参体内的药物残留,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上实现无公害刺参健康养殖的目标。

本发明的方法,效果明显,优势突出,工具藻石莼对刚毛藻和浒苔的防治效果极佳,大规模形成石莼种群的刺参养殖池塘不会爆发刚毛藻和浒苔。

具本实验数据如下:

(1)大连旅顺刺参养殖池塘,规模50亩,池塘类型为土池。于4月份接种石莼。2个月后对接种石莼的池塘和不接种的对照池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接种石莼的池塘刚毛藻和浒苔含量低于0.1g /m2,水体氨氮含量为0.005mg/L;而不接种石莼的3个对照池塘,刚毛藻和浒苔含量为0.1~0.3 kg /m2,水体氨氮含量为0.032~0.057mg/L。可见,接种石莼并使其大量生长后,可有效抑制刚毛藻和浒苔在池塘中的爆发,且水环境质量得以大大改善。9月份采捕刺参,接种石莼的池塘刺参亩产为105公斤,而不接种的对照池塘刺参亩产仅为45~60公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洋大学;殷旭旺,未经大连海洋大学;殷旭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45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