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扬声器系统及其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62290.4 | 申请日: | 2014-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38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宏;冯声振;周荣冠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扬声器 系统 及其 驱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扬声器系统。所述扬声器系统包括扬声器和扬声器驱动模块;所述扬声器包括静态阻抗电路、机械等效阻抗电路和附加阻抗电路,所述附加阻抗电路连接在所述扬声器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其用于为所述扬声器提供具有唯一性的串联谐振频率;所述扬声器驱动模块包括信号处理单元、音频驱动单元和负载测试单元,其中,所述音频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处理单元提供的音频信号驱动所述扬声器进行电声转换;所述负载测试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扬声器的串联谐振频率来获得所述扬声器的身份标识,而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扬声器的身份标识对所述扬声器进行驱动优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扬声器系统的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扬声器技术,特别地,涉及一种扬声器系统以及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许多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比如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等)在消费者日常生活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般来说,为满足使用者对于音频方面的需求,移动电子设备一般会配备扬声器系统来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并将所述声音信号输出以供使用者收听。
另一方面,为提高扬声器的音频性能,一般扬声器的驱动会引入诸如均衡(EQ)调整、音效处理、扬声器智能驱动和保护等音频优化技术。不过,由于不同厂家和不同型号的扬声器的性能均具有差异性,一般的扬声器驱动在音频性能优化方面并未考虑不同扬声器之间的性能差异,因此无法达到较佳的音频性能输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扬声器系统,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所述扬声器系统的驱动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扬声器系统,包括扬声器和扬声器驱动模块;所述扬声器包括静态阻抗电路、机械等效阻抗电路和附加阻抗电路,其中,所述静态阻抗电路和所述机械等效阻抗电路相互串联并且连接在所述扬声器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所述附加阻抗电路连接在所述扬声器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其用于为所述扬声器提供具有唯一性的串联谐振频率;所述扬声器驱动模块包括信号处理单元、音频驱动单元和负载测试单元,其中,所述音频驱动单元连接在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和所述扬声器之间,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处理单元提供音频信号的驱动所述扬声器进行电声转换;所述负载测试单元连接在所述扬声器和所述信号处理单元之间,用于检测所述扬声器的串联谐振频率来获得所述扬声器的身份标识,而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扬声器的身份标识对所述扬声器进行驱动优化。
在本发明提供的扬声器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附加阻抗电路为RLC串联支路,所述RLC串联支路包括串联在所述扬声器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的电感、电阻和电容。
在本发明提供的扬声器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附加阻抗电路为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用于为所述扬声器提供串联谐振频率来作为所述扬声器的身份标识,并且对所述扬声器驱动模块提供的音频驱动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在本发明提供的扬声器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滤波电路为LC低通滤波电路,其包括依序串联在所述扬声器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的第一电感、电容和第二电感。
在本发明提供的扬声器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驱动模块还包括输入单元,所述输入单元连接到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用于接收音频数据并将所述音频数据提供给所述信号处理单元。
在本发明提供的扬声器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驱动模块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到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用于控制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对所述输入单元提供的音频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本发明提供的扬声器系统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如上所述的扬声器系统,所述驱动方法包括:扬声器驱动模块预先建立扬声器模型数据库;在扬声器接入到所述扬声器驱动模块之后,检测所述扬声器的串联谐振频率,所述串联谐振频率用于作为所述扬声器的身份标识;在所述扬声器模型数据库选取与所述扬声器的身份标识相对应的数据模型,并利用所述数据模型对所述扬声器进行驱动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未经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22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