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自动套筒更换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60103.9 | 申请日: | 2014-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49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马(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6 | 分类号: | B23P1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91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套筒 更换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全自动套筒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套钢球连接装置和套筒定位夹持装置;
锥套钢球连接装置包括过渡杆(6),过渡杆(6)一端与拧紧轴连接,过渡杆(6)另一端与套筒(3)连接,过渡杆(6)外侧设有锥套(5),过渡杆(6)与锥套(5)之间设有弹簧(1),弹簧(1)上方设有保护套(4);过渡杆(6)与套筒(3)通过钢球(2)连接,钢球(2)大于过渡杆(6)壁厚的部分卡在套筒(3)的沟槽内;
套筒定位夹持装置包括:
定位基座(7),用于导向锥套钢球连接装置,使套筒(3)与工艺螺钉(9)的啮合;
夹爪机构(11),用于夹持定位后的套筒(3);
拖拽气缸(8),用于拖拽套筒(3),使得套筒(3)与锥套钢球连接装置脱落或连接;
在位传感器(10),用于检测套筒(3)是否在位;
夹爪传感器(12),用于检测夹爪机构(11)是否夹持到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套筒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杆(6)与套筒(3)通过正六方头与正六方孔的配合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套筒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4)上端同轴设于所述过渡杆(6)外侧,所述保护套(4)下端同轴设于所述锥套(5)外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套筒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上与所述夹爪机构(11)连接处设有防错沟槽(3-1)。
5.一种全自动套筒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套筒更换装置,包括锥套钢球连接装置放置套筒到套筒定位夹持装置的方法和锥套钢球连接装置从套筒定位夹持装置中抓取套筒的方法;
锥套钢球连接装置放置套筒到套筒定位夹持装置的步骤如下:
步骤1:将带有套筒(3)的锥套钢球连接装置定位到套筒定位夹持装置的定位基座(7)中,旋转套筒(3),使套筒(3)与工艺螺钉(9)啮合;
步骤2:锥套钢球连接装置向下移动,压缩弹簧(1),使得锥套(5)上移,为钢球(2)的移动留出空间;
步骤3:套筒定位夹持装置中,夹爪机构(11)由打开状态移动变为夹持状态,此时夹爪机构(11)与套筒(3)啮合,在位传感器(10)和夹爪传感器(12)均检测到信号;
步骤4:套筒定位夹持装置中,拖拽气缸(8)从上向下移动,使得钢球(2)与套筒(3)脱离啮合状态;
步骤5:锥套钢球连接装置整体向上移动,锥套钢球连接装置与套筒(3)完全脱离,套筒(3)保留在套筒定位夹持装置中;
锥套钢球连接装置从套筒定位夹持装置中抓取套筒的步骤如下:
步骤1:将不带套筒的锥套钢球连接装置定位到套筒定位夹持装置的定位基座(7)中,旋转锥套钢球连接装置,使锥套钢球连接装置与套筒(3)啮合;
步骤2:锥套钢球连接装置向下移动,压缩弹簧(1),使得锥套(5)上移,为钢球(2)的移动留出空间;
步骤3:套筒定位夹持装置中,拖拽气缸(8)从下向上移动,使得套筒(3)插入锥套钢球连接装置,且套筒(3)到达与钢球(2)啮合位置;
步骤4:套筒定位夹持装置中,夹爪机构(11)由夹持状态移动变为打开状态,此时夹爪机构(11)与套筒(3)脱离啮合;
步骤5:锥套钢球连接装置整体向上移动,套筒定位夹持装置与套筒(3)完全脱离,套筒(3)保留在锥套钢球连接装置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马(上海)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柯马(上海)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010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