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港口起重机械装卸流程实验教具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36220.1 | 申请日: | 2014-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7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涛;陈淼;戚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涛;陈淼;戚茜 |
主分类号: | G09B25/02 | 分类号: | G09B25/02;B66C23/62 |
代理公司: | 武汉河山金堂专利事务所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港口 起重机械 装卸 流程 实验 教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教学用具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港口起重机械装卸流程实验教具。
背景技术
我国涉及港口的物流教具较匮乏,而现有模型不够精细,技术有教学设备约束,难以全面展现港口物流的主体运作流程和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运动方式。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便于携带,且可以呈现港口起重机械的卸货物流,尤指岸边桥式起重机和门座式起重机的港口集装箱装卸教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港口起重机械装卸流程实验教具,包括:箱体,箱体内表面固定有场桥8、轨道5和大车行走机构12,场桥8上端设置凹形梁,凹形梁上架设有场桥小车9,箱体内表面还拼装有岸边集装箱起重机1、岸桥小车3和货船4,岸桥集装起重机上设置回转机构10,箱体上方设有拉杆,下方设有轮子。
所述的箱体由多个面板6通过90度合页2搭扣连接组成。
所述的场桥8选用门式结构和双悬臂,且悬臂为凹形梁。
所述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1有两种形式,桥式起重机和门座式起重机。
所述的大车行走机构12由42步进电动机13,及由电动机带动的丝杠14,垫片15,滑台16,轴承支座17,起重机车轮18组成,丝杠14连接轴承支座17,滑台16设置在丝杠上,滑台两侧安装垫片15及起重机车轮18。
所述的桥式起重机上设置有回转机构10及斜立柱横杆25,前导轨19上方装接岸桥小车3。
所述的门座式起重机上设置有回转机构10及斜立柱横杆25,象鼻梁23和大拉杆24分别铰接在岸桥集装箱起重机前导轨19横梁和斜立柱横杆25上,岸桥小车3固定于岸桥集装箱起重机的圆台上。
所述的回转机构10包括联轴器20及与它连接的涡轮蜗杆21,回转轴22,为市面上常见的现有技术。
所述的岸桥小车与场桥小车均由28步进电动机26、齿轮27、导轮28和小车车轮29构成,由步进电机通过蜗轮蜗杆传动,以提供动力,保持车速低速,为市面上常见的现有技术。
本发明港口起重机械装卸流程实验教具的优点是:由于采取上述结构,本发明将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场桥、传动机构、控制系统装入便携箱,可在课堂上展现场桥和岸边桥式起重机的货物抓取运动,起升运动,门座式起重机的起升运动、变幅运动和回转运动以及货车的行走运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港口物流主体运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大车行走机构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岸边桥式起重机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门座式起重机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回转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岸桥小车与场桥小车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组装后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港口起重机械装卸流程实验教具,包括:箱体,箱体内表面固定有场桥8、轨道5和大车行走机构12,场桥8上端设置凹形梁,凹形梁上架设有场桥小车9,箱体内表面还拼装有岸边集装箱起重机1、岸桥小车3和货船4,岸桥集装起重机上设置回转机构10,箱体上方设有拉杆,下方设有轮子。
所述的箱体由多个面板6通过90度合页2搭扣连接组成。
所述的场桥8选用门式结构和双悬臂,且悬臂为凹形梁。
所述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1有两种形式,桥式起重机和门座式起重机。
所述的大车行走机构12由42步进电动机13,及由电动机带动的丝杠14,垫片15,滑台16,轴承支座17,起重机车轮18组成,丝杠14连接轴承支座17,滑台16设置在丝杠上,滑台两侧安装垫片15及起重机车轮18,置于所述箱体空腔内部,为所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1和场桥8的行走提供动力。
所述的桥式起重机上设置有回转机构10及斜立柱横杆25,前导轨19上方装接岸桥小车3。
所述的门座式起重机上设置有回转机构10及斜立柱横杆25,象鼻梁23和大拉杆24分别铰接在岸桥集装箱起重机前导轨19横梁和斜立柱横杆25上,岸桥小车3固定于岸桥集装箱起重机的圆台上,由驱动机构用作变幅机构,拉动前导轨运动实现变幅,其起升机构用来吊起重物;圆台下的涡轮蜗杆机构17实现起重机的回转运动
所述的回转机构10包括联轴器20及与它连接的涡轮蜗杆21,回转轴22,为市面上常见的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涛;陈淼;戚茜,未经陈涛;陈淼;戚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62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