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讯基站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26794.0 | 申请日: | 2014-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8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炜柯;王超颖;邓金铭;李奇贺;赵孝保;王丽丽;李蓓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5/02 | 分类号: | E04H5/02;F24F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李媛媛 |
地址: | 21002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讯 基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讯基站。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事业以及信息产业的发展,各种数据业务大量涌现,基站耗能已成为通讯产业及信息产业重要的运行成本。通讯基站内部设备能量密度高,发热量大,传统的通讯基站普遍采用封闭式结构,墙体和屋顶均采用保温绝热材料,通讯基站的散热控温设备则普遍采用压缩式制冷空调。基站空调的耗电量占基站总耗电量的40~50%,一年耗电量可高达37亿度,能耗较大,带来严重的能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通讯基站能耗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能耗低的通讯基站。
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通讯基站,包括墙体、屋顶、通讯设备以及散热系统,所述墙体采用保温结构,所述屋顶包括第一屋顶层和第二屋顶层;所述第一屋顶层为保温绝热层,并与所述墙体形成封闭空间,所述通讯设备设置于所述封闭空间内;所述第二屋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屋顶层上方且与所述第一屋顶层之间保持预设间距;所述散热系统包括蒸发单元、传输单元以及冷凝单元;所述蒸发单元包括第一蒸发板、第二蒸发板和第一集气管,所述第一蒸发板和所述第二蒸发板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气管连接,所述第一蒸发板与所述第二蒸发板之间呈倒“V”型;所述第一蒸发板和所述第二蒸发板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储存有工作介质;所述工作介质在所述第一蒸发板和所述第二蒸发板内吸热后由液态工作介质变为气态工作介质;所述冷凝单元包括第一冷凝板、第二冷凝板、第二集气管以及第三集气管;所述第一冷凝板与所述第二集气管连接且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屋顶层上靠近所述第二屋顶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冷凝板与所述第三集气管连接且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二屋顶层上远离所述第一屋顶层的一侧;所述传输单元包括第一传输管和第二传输管;所述第一传输管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气管和所述第二集气管之间;所述第二传输管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气管与所述第三集气管之间;所述第一传输管和所述第二传输管均为绝热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蒸发板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5~75度,所述第二蒸发板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5~75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蒸发板和所述第二蒸发板均为折扇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基站的外部温度并输出给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基站的内部温度并传输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在所述内部温度高于所述外部温度第一预设值时,控制所述散热系统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值为3摄氏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外部温度低于第二预设值时关闭所述散热系统。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蓄冷单元,所述蓄冷单元包括蓄冷箱、设置于所述蓄冷箱内部的蒸发管和冷凝管;所述蓄冷箱内设有蓄冷工质;所述蒸发管与所述冷凝管独立设置,所述蒸发管通过传输单元与所述第三集气管连接;所述冷凝管通过所述传输单元与所述第一集气管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工作介质自平衡单元,包括自平衡罐、感温包、液体平衡管、气体平衡管以及膨胀管;所述感温包至少与所述第一蒸发板和所述第二蒸发板之一连接,且通过所述膨胀管与所述自平衡罐连接;所述液体平衡管连接于第一蒸发板与所述自平衡罐之间、所述第二蒸发板与所述自平衡罐之间;所述气体平衡管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气管和所述自平衡罐之间;所述自平衡罐中设有第二工作介质,所述第二工作介质与所述第一蒸发板中的工作介质相同,且这两者通过所述自平衡罐中设置的隔膜进行分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屋顶层和所述第二屋顶层的厚度均为5~10厘米。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屋顶层和所述第二屋顶层均为四棱锥结构;所述散热系统设置在非向阳面。
本发明的通讯基站通过设置的第一屋顶层和第二屋顶层形成双层屋顶结构,第一屋顶层和第二屋顶层之间形成烟囱效益能够有效提高空气流通量,有助于散热系统的对流散热。本发明通讯基站中设置的散热系统能够通过工作介质的相变进行热量的传输。散热系统将通讯基站中通讯设备产生的大量热量通过冷凝单元传输出去,并依靠自身重力通过传输单元回传到蒸发单元中,实现工作介质的循环工作,无需外界提供循环动力,能耗较低,几乎为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一实施例的通讯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师范大学,未经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67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