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视旋转双断点触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09601.0 | 申请日: | 2014-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6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孔军;郭健;张银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行创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22 | 分类号: | H01H1/22;H01H9/30;H01H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0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视 旋转 断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视旋转双断点触头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拍合式的开关驱动方式的原理是采用触头之间拍击的方式进行闭合和断开。这种技术在实践过程中主要体现3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拍击设计使得为了满足国家标准的爬电距离需要牺牲大量的空间,整个装置会显得臃肿,成本得到不必要的升高。
其二,拍击设计会造成触头之间的磨损加剧,减少了产品的寿命,同时电弧也会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重触头的损耗。
其三,拍击设计需要非常大的物理动力,会进一步抬高制造成本,同时会有潜在的安全风险。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触头装置的改进刻不容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视旋转双断点触头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
一种可视旋转双断点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动触头组件、成对的静触头、铁芯、灭弧片和视窗,所述动触头组件通过轴孔固定于外壳内,所述静触头设于外壳左右两侧内的凹槽,所述铁芯与静触头连接,所述灭弧片设于外壳内的卡槽中,所述视窗与外壳表面嵌入式连接;
其中,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转轴和动触头片,所述转轴的轴芯设有轴芯孔,所述动触头片与轴芯孔插入式连接,所述动触头片与静触头的一端夹持连接。
进一步,所述外壳包括:第一侧盖、第二侧盖、轴孔、凹槽、卡槽和视窗槽,所述第一侧盖和第二侧盖拼接连接,所述轴孔贯通于第一侧盖和第二侧盖的中部,所述凹槽设于第一侧盖和第二侧盖的左右两端,所述卡槽环设于轴孔周围,所述视窗槽设于于第一侧盖和第二侧盖的顶端。
进一步,所述动触头组件还包括:与轴芯孔插入式连接的弹片、动触头压片和动触头支持件,所述弹片、动触头片和动触头压片以轴芯孔为中心从里至外对称设于动触头支持件的两端。
进一步,所述静触头以动触头组件为中心对角线对称设于外壳内,所述静触头的一端设有固定孔,所述静触头的中端的另一端设有接触片,所述静触头的中端与凹槽嵌入式连接,所述静触头的中端设有铁芯孔,所述铁芯孔与铁芯插入式连接。
进一步,所述灭弧片为复数个,所述灭弧片设于卡槽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传统排合式触头装置不同点在于提供一种在有限空间上增大爬电距离,利用动静触头的关系,使动触头在一弧度范围内来回切换,具有闭合和断开位置,从而有效克服电斥力对触头的应力,有效克服阻尼振动及造成的拉弧,从而提高触头寿命和提高接通分断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的闭合状态图。
图3为本发明的断开状态图。
图4为动触头组件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
外壳100、第一侧盖110、第二侧盖120、轴孔130、凹槽140、卡槽150和视窗槽160。
动触头组件200、转轴210、轴芯孔211、动触头片220、弹片230、动触头压片240和动触头支持件250。
静触头300、固定孔310、接触片320、铁芯孔330、铁芯400、灭弧片500和视窗6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发明的爆炸图。图2为本发明的闭合状态图。图3为本发明的断开状态图。图4为动触头组件的结构图。
如图1所示,一种可视旋转双断点触头装置包括:外壳100、动触头组件200、成对的静触头300、铁芯400、灭弧片500和视窗600,动触头组件200通过轴孔130固定于外壳100内,静触头300设于外壳100左右两侧内的凹槽140,铁芯400与静触头300连接,灭弧片500设于外壳100内的卡槽150中,视窗600与外壳100表面嵌入式连接;
如图4所示,其中,动触头组件200包括:转轴210和动触头片220,转轴210的轴芯设有轴芯孔211,动触头片220与轴芯孔211插入式连接,动触头片220与静触头300的一端夹持连接。动触头组件200还包括:与轴芯孔211插入式连接的弹片230、动触头压片240和动触头支持件250,弹片230、动触头片220和动触头压片240以轴芯孔211为中心从里至外对称设于动触头支持件250的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行创电气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行创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96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附式挂烫机
- 下一篇:一种智能缝制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