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永磁强驱动曳引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08220.0 | 申请日: | 2014-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8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陈丽佳;陈惠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佳能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4 | 分类号: | B66B11/04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5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驱动 曳引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梯曳引驱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永磁强驱动曳引机。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永磁强驱动曳引机即为永磁强制驱动曳引机,更具体地讲曳引方式由绕在曳引滚筒上的钢丝绳对轿厢牵引的曳引机。
应用于建筑物的电梯曳引机主要有两种:一为三相异步曳引机(也称三相交流异步曳引机);二为无齿轮永磁同步曳引机。前者即三相交流异步曳引机由于异步电机及减速箱效率低,曳引机相对能耗较大,而且异步电机高电磁噪音给人带来不适,同时由于减速箱润滑油时常出现渗漏,对环境产生影响,因而遭到业界的冷遇而不能主导市场。后者即无齿轮永磁同步曳引机可弥补前者的欠缺,因而较受业界的青睐而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关于永磁强驱动曳引机的技术信息,如CN101259914A(一种外转子式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CN101234724A(具有两端支撑的外转子式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CN201574016U(一种带支撑的永磁同步曳引机)和CN102838014A(卷筒式强制驱动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
典型的如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41775C推荐的“直接驱动钕铁硼永磁外转子同步曳引机”,该专利方案具有其说明书第2页第18至21行记载的技术效果,但是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外转子的磁轭既作为凸极磁钢的支架而构成电机的磁回路,也作为固定曳引轮的支架,并且外转子在断电制动时还直接作为制动轮(说明书第3页第6至8行),也就是说外转子同时兼有三个功能,一是作为设置凸极磁钢的载体,二是直接驱动曳引轮,三是作为制动部件,特别是将曳引轮与外转子固定并形成整体(说明书第3页第9至10行),因而不论是制作,还是装配以及维护均较为麻烦,例如当要更换外转子或曳引轮时,只能将两者一并撤换,并且还同时牵涉到设置在外转子上的凸极磁钢;其二,由于箱体(专利称“定子外环”)的结构有失合理,因而导致两套独立的制动部件体积大、结构复杂并安装麻烦,例如需要使用一对冗长的制动臂对外转子制动(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3页第14至18行以及该专利的图2)。
更为典型的如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1973479B提供的“超高速大载重量外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该专利方案客观上具有说明书0009段的技术效果,但是同样存在以下欠缺;其一,由于需要将外转子(专利称转子体)、制动盘以及曳引轮三者与主轴连接固定成为整体,因而制造、安装、维护以及调试相对复杂;其二,由于在失电制动时一对制动器(专利称左、右制动器)并不能直接对外转子制动,而是通过对制动盘的制动使转子套制动,进而由转子套使曳引轮(曳引轮固定在转子套上)停止运动,因而过渡环节多,制动速度并不能达到快捷高效的效果;其三,由于箱体(专利称机架)的结构有失合理,例如需要使用支撑架(专利称前支撑),以便供主轴即内转子支承,因而致使结构松散并且体积庞大。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通过外转子带动作为芯轴的内转子并且由内转子带动分别固定在内转子两端的用于牵引轿厢的曳引滚洞而藉以显著简化结构、改善运行的平稳性和可靠性并且方便制造与装配以及便于维护、有利于使失电制动器直接对外转子实施制动而藉以提高制动速度并保障理想的制动效果同时可减少制动力传递环节以体现良好的制动效率、有益于显著改善箱体结构的合理性而藉以摒弃已有技术中供内转子转动支承的并且存在无谓增加电机负荷因素的支撑架及其相关部件、有便于提高效能并增进整机的简洁与紧凑效果而藉以缩小体积、减少安装时的空间占用和有助于使一对失电制动器方便而快捷地安装到箱体上并且能与外转子良好配合而使外转子将曳引与制动兼于一体而藉以既体现降低曳引机自身功耗的效果又体现结构紧凑的永磁强驱动曳引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佳能电梯配件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佳能电梯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82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身自动转接吊具
- 下一篇:一种确定平衡系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