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温差触发式感温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07675.0 | 申请日: | 2014-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25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26 |
发明(设计)人: | 赵万富;何小武;薛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天诚智能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市人可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7/295;H01B7/0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2510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差 触发 式感温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感温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温差触发式感温电缆。
背景技术
感温电缆,又名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感温电缆具有沿全线长连续监测保护对象温度的能力,可用于发电站、变电站、电缆沟道、隧道、夹层、传送带等场所,感温电缆探测器稳定可靠,适用于恶劣环境的火灾检测。一般,感温电缆内部是两根弹性钢丝,每根钢丝外面都包有一层感温且绝缘的材料,正常监视状态下,两根钢丝都处于绝缘状态,当周边环境温度上升到预定动作温度的时候,温度敏感材料将破裂,两根钢丝会产生短路,输入模块检查到短路信号后立即产生报警,属于“开关量”感温电缆。然而,随着感温电缆应用领域的扩展,行业内对感温电缆的技术要求也不断加深,如今又出现“模拟量定温式”和模拟量差定温式“感温电缆,其线芯数也由传统的两芯变为四芯。四芯模拟量定温式感温电缆,由四根线芯组成,温度变化时,四芯导线间电阻发生变化,在电阻变化达到设定的报警阀值时,探测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四芯模拟量差定温式感温电缆,由四根线芯组成,温度变化时,四芯导线间电阻发生变化,在电阻变化速率或变化量达到设定的报警阀值时,探测器发出差温火灾或定温火警报警信号。然后,现有的感温电缆具有动作温度与不动作温度之间温差大,触发报警灵敏度更低等缺点,还不能完全满足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温差触发式感温电缆,使其具有动作温度与不动作温度之间温差小,触发报警灵敏度更高。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温差触发式感温电缆,包括导体、绝缘层、隔离层和外护套;所述的导体由绝缘层包裹形成缆芯,所述的隔离层将2根及2根以上的缆芯包裹成一体;在所述的隔离层外设外护套;所述的绝缘层是动作温度为160℃、不动作温度为120℃及以下温度的辐照交联热熔性绝缘层。
所述的导体为高强度弹性金属材料,例如铜包高碳钢。
所述的绝缘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38-45%氢氧化铝,25-32%聚乙烯,7-12%三元乙丙胶,0.5-2%流变剂,12.5-20%聚烯烃,1-5%抗氧剂,各组分重量百分数之和为100%。
所述的隔离层为薄型聚酯带。
所述的外护套为阻燃PVC外护套,具有耐寒-40℃、耐高温120℃,耐柴油、汽油等特性。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低温差触发式感温电缆,动作温度与不动作温度之间温差小,触发报警灵敏度更高(GB 16280-2005标准中规定,不动作温度为动作温度的值的60%,如果按此标准本产品的不动作温度应为96℃)。本产品可广泛运用于汽车、机车等发动机仓的温度报警控制,一旦发动机机仓高温异常,本产品将形成短路状态触发终端报警设备工作,完成降温、灭火等工作,有效降低、阻止火灾的蔓延,延长逃生时间。该电缆产品具有耐油性,在0#柴油或 92#汽油或95#汽油下,浸泡48h(油温23℃±5℃)后,护套表面不开裂、不膨胀,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低温差触发式感温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低温差触发式感温电缆,导体1由两根高强度弹性金属材料组成,每根导体1外面包覆了由辐照交联热熔性绝缘材料制作而成的绝缘层2,该绝缘层2在高温160℃(动作温度)且在30s以内熔化,由于导体1弹性因素,导体将压破熔化的绝缘层,使得两根导体相接触形成短路情况,短路后将触发终端报警设备工作,在120℃(不动作温度)及以下温度时,绝缘层2不会产生熔化状态,可长期正常工作。同时,采用隔离层3将两根均包裹有绝缘层2的导体1包裹成一体,并在隔离层3外包裹外护套4。其中,导体1为高强度弹性金属材料,优选使用铜包高碳钢。隔离层3为薄型聚酯带。外护套4为阻燃PVC外护套,具有耐寒-40℃、耐高温120℃,耐柴油、汽油等特性。
用于制备绝缘层2的辐照交联热熔性绝缘材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38-45%氢氧化铝,25-32%聚乙烯,7-12%三元乙丙胶,0.5-2%流变剂(流变剂,硅油),12.5-20%聚烯烃,1-5%抗氧剂及小料(R15,R10),各组分重量百分数之和为100%。典型的各组分配方如表1所示。
表1 辐照交联热熔性绝缘材料配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天诚智能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市人可塑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天诚智能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市人可塑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76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