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稠油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81330.5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6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檀国荣;张健;靖波;翟磊;陈文娟;朱玥珺;赵文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C08G18/83 | 分类号: | C08G18/83;C08G18/50;C08G65/26;C10G3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王春霞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稠油破 乳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稠油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石油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而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石油安全战略密切相关。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石油领域的竞争远远超出了一般商业范畴。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对于以石油为基本原料所生产出的产品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国所处的亚太地区石油资源尤为紧张。世界各地的油田几乎都要经历含水开发期,全世界的原油产出液有大约80%以乳状液的形式存在。
原油乳状液的破乳脱水是石油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重要环节之一。在油田开采过程中,随着蒸气驱油、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及三元复合驱油等采油工艺技术的实施,原油乳液中不仅含水率增加,而且稳定性增强,原油破乳难度增大。因此,不断的对原油破乳技术进行改进更新十分必要。破乳的方法有电法、热法和化学法,这几种方法常常联合起来使用。但是使用最多的是化学法。化学破乳法使用的化学剂称之为破乳剂,目前我国油田年需破乳剂大约2万吨。
天然表面活性剂在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中起主要作用。原油中表面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沥青质和胶质两类。稠油具有沥青质和胶质含量高、相对密度大、粘度高的特点。稠油中的沥青质具有以芳环结构为主的大分子结构,这种特殊结构的大分子具有非常强的极性,极易吸附在油水界面上,形成非常稳定的乳状液。长期以来,稠油脱水工艺存在投药量大、脱水温度高、脱水时间长等特点,已严重影响稠油开采与外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稠油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稠油破乳剂具有良好的破乳能力。
本发明所提供的稠油破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式I所示化合物依次与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进行烷氧基化反应生成式Ⅱ所示聚醚化合物;
式Ⅱ中,基团R如式Ⅲ所示,
式Ⅲ中,m为13~87之间的自然数;n为7~72之间的自然数;
(2)式Ⅱ所示聚醚化合物与甲苯-2,4-二异氰酸酯经交联反应得到聚氨酯;所述聚氨酯与苯甲酰氯经酯化反应即得到所述稠油破乳剂。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式Ⅲ中,m具体可为13~54、21~87、21~54、13、21、40、54或87;n具体可为7~28、18~72、7、18、28或72。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使用的式I所示化合物实际为三乙醇胺与三聚氰胺的N-烷基化产物,具体可参考文献(周智伟等.原位液相催化氮烷基化反应[J].应用化学,2009,26(10):1169-1173.)中记载的方法进行制备。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式I所示化合物与所述环氧化合物的质量比可为1:50~200,具体可为1:50~100、1:100~200、1:50、1:100或1:200;所述环氧化合物为所述环氧丙烷与所述环氧乙烷的混合物;
所述环氧丙烷与所述环氧乙烷的质量比可为4~1:1,具体可为4~3:1、3~1:1、4:1、3:1或1:1。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烷氧基化反应可在强碱催化剂下进行;
所述强碱催化剂可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和乙醇钠中至少一种;
所述强碱催化剂与所述环氧化合物的质量比可为1:100~200,具体可为1:100~160、1:160~200、1:100、1:160或1:200。所述环氧化合物为所述环氧丙烷与所述环氧乙烷的混合物。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烷氧基化反应的温度可为120℃~140℃,具体可为120℃、130℃或140℃;压力可为0.2~0.8MPa,具体可为0.2~0.4Mpa、0.2Mpa、0.3Mpa或0.4Mpa;时间可为2h~12h,具体可为6h、7h、8h、10h、12h。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步骤(2)中,式Ⅱ所示聚醚化合物与所述甲苯-2,4-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可为200~20:1,具体可为:200~100:1、100~20:1、200:1、100:1、或20:1。
所述交联反应在二甲苯中进行,所述二甲苯与式Ⅱ所示聚醚化合物的质量比可为3~1:1,具体可为:3~2:1、2~1:1、3:1、2:1或1:1。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步骤(2)中,所述交联反应的温度为20℃~60℃,具体可为40℃。时间可为30min~120min,具体可为6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13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