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1946.6 | 申请日: | 2014-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0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徐月明;岑利峰;刘俊亚;刘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雪中炭恒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1/00 | 分类号: | B01L1/00;B01L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应圣义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恒温恒湿装置的风道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风道装置。
背景技术
恒温装置,包括干燥恒温培养箱,人工气候调节装置等装置,是一种用于实验室的,可以对温度、湿度或者光照进行精确地控制的装置。通常而言,对于恒温恒湿的精确控制而言,仅仅对空气的流动以及加热量或者空气湿度进行控制是不够的,对于精度要求特别高的一些恒温恒湿装置而言,尚需要调整风道结构,以便于进一步优化恒温恒湿效果。
现有技术中,对于风道的优化通常采用的是提高进风量,并且增加多个扰流板以便于提高空气对流。但上述结构往往会提高空气流动的阻力,需要安装功率更大的风机,而大功率风机的抽吸效果则会影响局部的温度分布,会较大地降低恒温恒湿效果。
由此,有必要研制一种具有更好地气流均一效果的风道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安装有扰流板的风道无法很好地实现恒温恒湿的精确控制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风道装置,通过对进入风道的气流进行适当的导引,令气流可以在风道内均匀分布,提高恒温恒湿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风道装置,用于恒温恒湿装置内部的空气循环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的作为所述风道装置的侧壁的风道板、位于所述风道装置顶部的出风口、位于所述风道板底部的进风口以及气流控制装置;
所述风道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的出风孔;
所述气流控制装置位于所述风道装置内侧且紧贴所述风道板的内侧表面,所述气流控制装置的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为始端,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端为末端,所述始端位于进风口上方,所述末端沿着所述风道板的内侧表面朝向一倾斜于水平面的方向延伸。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气流控制装置靠近始端部分对所述进风口形成部分地遮挡,所述遮挡是指所述靠近始端部分位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风道装置的气流的前进方向上形成对气流前进的阻碍。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气流控制装置的一个侧边朝向远离所述风道板的方向延伸。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气流控制装置由所述风道板的内侧表面延伸至相对于所述风道板的所述风道装置的另一侧的侧壁。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气流控制装置的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风道板的内侧表面。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气流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为设置于所述气流控制装置上的通孔。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通风孔位于靠近始端的位置。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末端至少延伸至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第一出风孔的上方,所述第一出风孔为最远离所述进风口的出风孔。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气流控制装置靠近末端部分对所述出风孔形成部分地遮挡,所述遮挡是指所述靠近末端部分位于流经所述出风孔的气流的前进方向上形成对气流前进的阻碍。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气流控制装置位于距离第二出风孔的下方,所述第二出风孔为所述出风孔的相邻的出风孔。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显著技术效果:
通过对进入风道的气流进行引导分流达到由风道底部一侧进入风道的气流在风道内均匀分布的效果,该装置结构简单,均匀效果好,可以很好地支持恒温恒湿装置内部对于温度或者湿度的精确控制。可以较好地提高恒温恒湿的控制精度,可以达到±0.01℃的控制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风道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风道装置由另一个角度进行观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气流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雪中炭恒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雪中炭恒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19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FPGA的高带宽以太网IP核
- 下一篇:一种智能型装置的安全认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