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嘴寿命试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6808.6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8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付洪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M3/02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姜婷婷 |
地址: | 11004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寿命 试验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试验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充气嘴寿命试验系统,属于试验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可研生产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对产品使用次数的要求,寿命试验已成为发展趋势,其具有验证产品可靠性等特点。但超高压试验系统在国内刚刚起步。目前现有试验系统多使用在高压和低压领域,无法在超高压下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充气嘴寿命试验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试验系统无法在超高压下使用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驱动气氮气瓶通过管路与常开电动气动阀、常闭电动气动阀I、常闭电动气动阀II、常闭电动气动阀III的低压进气口相连;介质气氮气瓶通过管路与高压增压系统进气口连接;驱动气空压机通过管路与高压增压系统驱动气口连接;高压增压系统出气口通过高压管路依次连接常开电动气动阀、常闭电动气动阀I、压力变送器I、被试产品、压力变送器II、高压缓冲气瓶、常闭电动气动阀II、常闭电动气动阀III连接。
所述的驱动气氮气瓶与常开电动气动阀、常闭电动气动阀I、常闭电动气动阀II、常闭电动气动阀III之间设有减压阀I和压力表I。
所述的介质气氮气瓶与高压增压系统之间设有减压阀II和压力表II。
所述的管路转接头采用卡套连接形式。
所述的压力变送器I、压力变送器II采用电流信号输出。
所述的高压增压系统采用增压泵。
所述的增压泵中的驱动气的空气露点为-55℃,且流量为2m3/h。
所述的增压泵工作时的工作频率保证在30次—40次/分钟。
所述的常开电动气动阀、常闭电动气动阀I、常闭电动气动阀II及常闭电动气动阀III保证驱动直流电源达到24V,驱动气达到0.7MPa。
本发明的优点效果如下:
1、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等特点。
2、高压增压系统采用增压泵,避免了膈膜机、高压贮气装置不安全因素等缓冲环节,通过系统管路直接向高压气瓶内充气,其安全性高、增压速率快。其驱动气要求无杂质、油脂,空气露点为-55℃,且流量为2m3/h,这就要求低压驱动气需经过二级干燥,一级精密过滤,使其达到过滤精度为2um。
3、管路转接头采用卡套连接形式,依靠卡套微量变形达到密封要求,其密封性较球头等其它连接形式性能高。
4、压力变送器输出采用电流信号形式替代电压信号,使其信号在传递过程中信号损失降到最低,提高测试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示意框图。
图中,1、驱动气氮气瓶;2、减压阀I,3、压力表I,4、介质气氮气瓶,5、减压阀II;6、压力表II;7、驱动气空压机;8、高压增压系统;9、常开电动气动阀;10、常闭电动气动阀I,11、压力变送器I,12、被试产品,13、压力变送器II,14、高压缓冲气瓶,15、常闭电动气动阀II,16、常闭电动气动阀III;A、试验间,B、防爆间,C、驱动气,D、排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高压试验系统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对XX—5充气嘴进行寿命试验,驱动气氮气瓶1、减压阀I2和压力表I3依次连接后通过硬质低压塑料管管路与常开电动气动阀9、常闭电动气动阀I10、常闭电动气动阀II15、常闭电动气动阀III16的低压进气口相连;介质气氮气瓶4、减压阀II5、压力表II6依次连接后通过低压不锈钢管管路与高压增压系统8进气口连接,所述的高压增压系统采用增压泵,增压泵中的驱动气的空气露点为-55℃,且流量为2m3/h,增压泵工作时的工作频率保证在30次—40次/分钟;驱动气空压机7通过管路与高压增压系统驱动气口连接;高压增压系统出气口通过高压管路依次连接常开电动气动阀9、常闭电动气动阀I、压力变送器I11、被试产品XX—5充气嘴12、压力变送器II13、高压缓冲气瓶14、常闭电动气动阀II15、常闭电动气动阀III16连接。
所述的管路转接头采用卡套连接形式。
所述的压力变送器I、压力变送器II采用电流信号输出。
本发明高压气瓶达到60MPa后,关闭所有电动气动阀,其压力变送器数据在一定时间内压力变化在±2MPa范围内。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68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张拉施工方法及张拉装置
- 下一篇:高效传温空调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