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能燃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0103.3 | 申请日: | 2014-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1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黄上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上原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46;F23D14/62;F23D14/66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何为;李宇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燃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燃气系统,尤指一种预混模式与扩混模式并存的节能燃气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燃烧就是以火焰呈现出来的燃气和助燃气混合产生的放热化学反应。例如,瓦斯炉、热水器等诸如利用燃气来燃烧产生热能对物质进行加热的装置系统(以下统称燃气系统)。依燃气系统而言,在产生燃烧反应时均须消耗燃气与助燃气(例如:氧气),若燃气未能与助燃气混合充足,则在进行燃烧反应时,无法完全燃烧,相对而言,则会增加燃气的消耗,才能产生所需的热能。
而一般通用的燃气系统,大都先将燃气与助燃物先进行混合,再进行燃烧的化学反应方式即为目前所惯用的预混方式。换言的,预混方式代表着燃料分子和氧化物分子必须在燃烧反应的前预先混合,而混合的结果将会影响燃气燃烧的效率。现行的预混方法将燃气从喷头以直射方式喷入混气管,一并将周围的空气带入混气管进行混和,最后送至着燃场(燃烧端)。然而,此种方式无法让燃气与助燃物有足够的反应空间或时间来进行混合,故无法将燃气完全运用(燃烧),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节能燃气系统,透过预混模式与扩混模式同时并存,使燃气与空气(助燃气)的混合不仅更为完全,且利用着燃板的蓄温,进一步提高燃烧反应的高温,将后续进入的适燃料升温扩张,进一步细化可燃分子而产生最大空燃比,而后产生烟囱效应并将空气中微量水分子裂解为补助燃料与助燃剂,达到最佳的节能效率。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节能燃气系统主要包括一预混模块、一扩混模块与一整流罩;其中,该预混模块包含一管体、至少一第一助燃气入口与一燃气注入单元,该管体中设有一预混空间,该第一助燃气入口用以供助燃气进入该管体,该燃气注入单元设置于该管体的一端,并位于该预混空间的一侧,用以提供燃气注入该预混空间,并使燃气于该预混空间内以螺旋或涡旋路径前进;该扩混模块位于该预混空间相对该燃气注入单元的另一侧,包含一上座体与一着燃板,该上座体中设有一扩混空间,该着燃板设置于该上座体中,位于该扩混空间上方,并开设有多数个火焰孔;该整流罩结合于该上座体,并位于该预混空间与该扩混空间之间,中央开设有一整流孔,用以供该预混空间内混合的燃气与助燃气流入该扩混空间。
藉由本发明,利用燃气注入单元形成螺旋或涡旋的混气机制,于设计的预混空间与空气(助燃气)完成混合产生适燃料,并由着燃板上的火焰做燃烧化学反应,藉由燃烧反应持续升温,使后续进入的适燃料升温扩张,可燃分子细化而产生最大空燃比,并利用高温着燃板驱动空气中水分子裂解为补助燃料与助燃剂,达到最高强度的节能效率。
较佳者,该燃气注入单元设置于该管体一端靠近管壁位置,并设有一呈斜角注入燃气的燃气注入口,用以使注入该预混空间的燃气以螺旋路径前进,又,该第一助燃气入口设置于该管体侧壁,并位于该燃气注入口下方位置。
较佳者,该燃气注入口与水平夹角可为45度至85度。
较佳者,该预混模块于该管体的一端设有一盘体,该燃气注入单元设置于该盘体中央,且该盘体于该燃气注入单元周围进一步设有至少一第一助燃气入口。
较佳者,该燃气注入单元设有一导引槽,该导引槽概呈半圆形体,其底部连接有一弧形通道,用以提供燃气流入该导引槽,并于该导引槽顶部设有一燃气注入口,用以使注入该预混空间的燃气以涡漩路径前进。
较佳者,该管体可为文字(氏) 管,并于靠近该扩混空间的一端设有一集束部,用以约束适燃料从预混空间流至扩混空间的流向。
较佳者,该燃气注入口进一步连接设置一流量控制机构,用以控制燃气注入的流量和燃气注入幅度。
较佳者,可进一步包括一外壳体,该预混模块结合于该外壳体的一底座,并位于该外壳体中,且该底座开设有至少一第二助燃气入口,该扩混模块上座体结合于该外壳体相对该底座的另一侧;透过该外壳体,可有效避免燃烧的火焰发生回火。
较佳者,该整流罩凹设有一凹向该扩混空间的弧状凹缘,藉以使预混空间产生的适燃料与外壳体中的空气可更顺畅的流入扩混空间。
较佳者,该着燃板可进一步由陶瓷材料组成,使燃烧反应可更快速的达到预定的高温。
较佳者,该流量控制机构包含有一可相对该燃气注入口动作的针体,以及一直接或间接连结该针体的导杆,藉由利用导杆带动针体动作,使用者可轻松地透过调整导杆来控制该燃气注入口燃气注入的开关或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上原,未经黄上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01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式垃圾焚烧炉
- 下一篇:一种焦炉烟道气余热回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