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抑制剂或药物增敏剂的筛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8246.0 | 申请日: | 2014-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7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梁伟;董文娟;张春玲;魏秀莉;黄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49/00 | 分类号: | A61K49/00;A61K31/352;A61P3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郎坚 |
地址: | 10010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类 免疫 缺陷 病毒 抑制剂 药物 增敏剂 筛选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染料木素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复制及潜伏,以及作为联合使用药物增加临床使用的逆转录酶抑制剂药效的应用。
背景技术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单链RNA病毒,其基因组全长9.7kb,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可引起获得性免疫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目前,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人群已达3千4百万人,并以每年2百50万人新发感染的速度增加,在这些被感染的人群中,每年有2百万人患获得性免疫综合症。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严重的国家和地区,被感染人数已占总人数的67%,并且超过70%的死亡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目前,已有超过25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虽然这些药物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发的获得性免疫综合症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其效果相当有限,原因之一是因为大多数药物仅针对特定的病毒蛋白靶点,而RNA病毒基因组的高突变率导致耐药毒株的产生和宿主免疫系统的逃逸效果,更进一步的,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靶标蛋白主要集中在逆转录酶、蛋白酶、gp41跨膜蛋白和整合酶中,限制了抗病毒药物的靶标数量。
另一方面,虽然同时使用多种抗病毒药物的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会比单一使用一种抗病毒药物的疗法疗效明显,但是,也会促进病毒感染进入潜伏期,这时病毒复制速度较慢,新生病毒粒子少,抗病毒药物无明显疗效,而一旦停药或产生耐药突变株,病毒就会大量复制使病情加重,这也是获得性免疫综合症病人终身服药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目前,不同于传统的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的开发策略,一些较为新颖的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开始着眼于不同的角度来优化现有药物和疗法中存在的弊端,例如通过抑制特定的病毒生命周期所需要的细胞因子或信号转导途径,或是降低现有药物的用量以减缓药物压力产生突变株的数量和时间。
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是一个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大量的宿主细胞蛋白参与到病毒的生活周期中。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复制过程中,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是病毒逆转录及基因组整合过程中所需的宿主细胞因子,目前文献报道减少的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导致病毒逆转录及基因组整合效率显著降低,并且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也整合进入成熟病毒粒子中,宿主细胞中降低表达的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导致其整合进入病毒粒子中的效率降低,使得新生病毒粒子毒力减弱。另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是已整合病毒进入潜伏期所必需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调节染色质构象,对病毒LTR表达十分重要。已有文献表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的抑制剂可以有效地增加病毒基因的表达从而防止病毒进入潜伏期。
虽然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过调控病毒逆转录和整合过程而影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复制和扩散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通过调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LTR表达而防止病毒进入潜伏期的基础功能都已被阐明。但是,并未有任何报道表明,存在某一化合物,能够同时调控ERK和HDAC1的分子效应。而同时,并未出现某一化合物通过调控ERK能显著提高已有药物抗病毒疗效的报道。
基于宿主细胞因子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复制和扩散中的重要作用,本发明人通过筛选,发现黄酮类小分子化合物的典型化合物染料木素在抑制人免疫缺陷病毒中的独特效果,通过对其分子靶标的鉴定,结合相关的功能验证,证实了这一小分子通过降低ERK和HDAC1蛋白表达,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复制和扩散,并可在联合使用时,显著提高已有抗病毒药物的药效。为针对HIV病毒的药物开发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下列参考文献作为背景技术的参考,以其公开的内容引入本申请:
1.Este,J.A.&Cihlar,T.Current status and challenges of antiretroviral research and therapy.Antiviral Res85,25-33,doi:10.1016/j.antiviral.2009.10.007(2010).
2.Menendez-Arias,L.Targeting HIV:antiretroviral therapy and development of drug resistance.Trends Pharmacol Sci23,381-388(20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82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撬盖压盖一体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阀球的定位方法及抓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