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后梁翻边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14807.0 | 申请日: | 2014-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5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徐家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市蓝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5/00 | 分类号: | B21D3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杨欣陆 |
地址: | 2431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后梁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板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梁的翻边工艺。
背景技术
在汽车后梁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将已加工所得的待翻边产品的水平部位的板材通过成型模加工形成完整的翻边部位,但是由于加工成形后翻边部位位于后梁内部且为弧度翻边,导致翻边成型后翻边部位对应弧度部位的扇形部分拉伸幅度较大,扇形部分的材料厚度明显低于产品其他位置的厚度,甚至由于拉伸太过严重造成翻边过程中扇形部分边缘开裂,导致报废,造成经济损失,且影响汽车后梁的整体机械强度和品质要求,加工效率较低。因此如何解决汽车后梁翻边过程中开裂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了。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后梁翻边工艺,通过在落料时采用留料方法,再对留料部分进行拉伸成为凹陷部位,然后再切除留料部分,最后进行翻边成型,使得翻边成型后产品厚度均匀,且翻边部位边缘不开裂,保证了汽车后梁翻边成型的加工合格率,且保证产品品质和整体机械强度,减少加工过程的经济损失,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后梁翻边工艺,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a)、落料:落料时在翻边部位进行留料处理;b)、拉伸:将产品待翻边部位经过拉伸加工形成凹陷部位;c)、修边:切除多余的留料部分;d)、翻边成型:将步骤c)所得产品经过成型模加工形成翻边部位。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翻边部位为向上翻边,凹陷部位为向下凹陷。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凹陷部位与产品本体之间为圆角过渡。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b)和步骤c)和同时进行作业。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凹陷部位的下凹深度和翻边部位的宽度的比例为1-4: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落料时采用留料方法,再对留料部分进行拉伸成为凹陷部位,然后再切除留料部分,最后进行翻边成型。代替按照产品展开尺寸落料后直接进行翻边的翻边工艺,使得翻边成型后产品厚度均匀,且翻边部位边缘不开裂,保证了汽车后梁翻边成型的加工合格率,且保证产品品质和整体机械强度,减少加工过程的经济损失,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加工步骤a)所得产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加工步骤b)所得产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加工步骤c)所得产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加工步骤d)所得产品示意图。
其中: 1-凹陷部位,2-翻边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后梁翻边工艺,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a)、落料:落料时在翻边部位进行留料处理;b)、拉伸:将产品待翻边部位经过拉伸加工形成凹陷部位1;c)、修边:切除多余的留料部分;d)、翻边成型:将步骤c)所得产品经过成型模加工形成翻边部位2。所述翻边部位2为向上翻边,凹陷部位1为向下凹陷。所述凹陷部位1与产品本体之间为圆角过渡。所述凹陷部位1的下凹深度和翻边部位2的宽度的比例为2:10。
本实施例通过在落料时采用留料方法,再对留料部分进行拉伸成为凹陷部位1,然后再切除留料部分,最后进行翻边成型。代替按照产品展开尺寸落料后直接进行翻边的翻边工艺,使得翻边成型后产品厚度均匀,且翻边部位2边缘不开裂,保证了汽车后梁翻边成型的加工合格率,且保证产品品质和整体机械强度,减少加工过程的经济损失,提高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市蓝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市蓝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48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强化维生素E鲜奶酪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热塑性腰果酚醛树脂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