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速倒线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3733.0 | 申请日: | 2013-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11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袁朝阳;王辉;张明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力为汽车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张文 |
地址: | 43009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倒线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生产设备,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高速倒线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倒线机放线系统均通过电机驱动皮带轮,再带动线轴转动,将线轴中的线拉出绕在线盘上。在高速放线时,线缆极容易震动跳出线槽,导致线缆缠绕在一起,损坏电线表面绝缘层。当放线速度达到500m/min时,线缆震动更大,跳出导线轮并互相缠绕拉扯,造成大量线缆报废。如果放低线缆速度,倒线效率也随之降低,将会影响后续所有生产环节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使线缆在高速情况下依然能平稳倒线的高速倒线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速倒线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下方的线轴、设置在机架侧面的皮带轮仓以及设置在机架背板上的倒线机构;所述倒线机构包括至上而下设置在机架背板上的第一主导轮、副导轮、第一光杆、平衡架上挡杆、可调式负重平衡架、平衡架下挡杆,所述皮带轮仓的轴与线轴相连,所述线轴和机架背板之间设有第二光杆。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调式负重平衡架包括平衡架本体以及至左而右设置在平衡架本体上的第二主导轮、左平衡负重、可移动挡杆、可移动右平衡负重。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架的背板侧面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支架导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光杆和挡杆的配合使用有效地约束了线缆的震动范围,让线缆即使在高速倒线时也不会因跳出而导致线材扭转打结报废,大大提高了本设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可调式负重平衡架的使用不仅能有效地针对线缆速度进行倒线调整,同时也能对线缆震动范围进行约束;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效率高,特别适合线缆生产中高速倒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线轴;3-皮带轮仓;4-第一主导轮;5-副导轮;6-第一光杆;7-平衡架上挡杆;8-可调式负重平衡架;9-平衡架下挡杆;10-第二光杆;11-平衡架本体;12-第二主导轮;13-左平衡负重;14-可移动挡杆;15-可移动右平衡负重;16-支架;17-支架导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速倒线机,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下方的线轴2、设置在机架1侧面的皮带轮仓3以及设置在机架1背板上的倒线机构;所述倒线机构包括至上而下设置在机架背板上的第一主导轮4、副导轮5、第一光杆6、平衡架上挡杆7、可调式负重平衡架8、平衡架下挡杆9,所述皮带轮仓3的轴与线轴2相连,所述线轴2和机架1背板之间设有第二光杆10。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可调式负重平衡架8包括平衡架本体11以及至左而右设置在平衡架本体11上的第二主导轮12、左平衡负重13、可移动挡杆14、可移动右平衡负重15。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机架1的背板侧面设有支架16,所述支架上设有支架导轮17。
本实用新型实施时,将皮带轮仓3的电源开启,带动满线的线轴2旋转,松脱下来的线缆通过副导轮5进入第一主导轮4和第二主导轮12组成的导轮组,最后通过支架导轮17输出到后续生产环节。在此基础上,本设备在机架1背板上至上而下增设第一光杆6、平衡架上挡杆7、可调式负重平衡架8、平衡架下挡杆9以及设置在线轴2与机架1背板之间的第二光杆10,光杆和挡杆的配合有效地约束了线缆的震动范围,让线缆即使在高速倒线时也不会因跳出而导致线材扭转打结报废,大大提高了本设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此外,上述可调式负重平衡架8上至左而右设置有平衡架本体11上的第二主导轮12、左平衡负重13、可移动挡杆14、可移动右平衡负重15,不仅能有效地针对线缆速度进行倒线调整,同时也能对线缆震动范围进行约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力为汽车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力为汽车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37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