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变形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44240.0 | 申请日: | 2013-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5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樊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地址: | 201616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形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加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防止模具电极变形的夹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模具电极5(如图1所示)放电加工塑胶模具,是一道很难替代的加工工艺,其广泛用于各类塑胶模具制作过程中。
传统加工模具电极5的方法一般都是采用虎钳1(如图2所示)装夹进行加工的,并且一次只能加工一个模具电极5,存在加工效率低的问题。在加工完成以后,将模具电极5从松开虎钳1中拿下来,把另外的模具电极5夹在虎钳1中加工(如图3所示)。因为加工完的模具电极5在高速切削中发热会发生变形,并存在应力,但是在虎钳1夹紧的时候不会显现出来,可是一旦松开虎钳1,把加工完成的模具电极5拿下来后,热量就会慢慢消失,随着应力地释放,模具电极5就会发生变形(如图4所示)。尤其是一些很单薄的模具电极5变形更明显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变形夹具,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所述防变形夹具,包括:夹具主体和紧固部,
所述夹具主体内设有凹槽,在所述凹槽的一侧壁上设有通孔,
所述紧固部设置于所述通孔上,用以将固定模具电极紧固于所述凹槽内。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夹具主体长度为:2mm,宽度为:70mm,高度为:30mm。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一侧壁上设有四个通孔,所述四个通孔沿凹槽的长度方向等间隔排列;相对应地,所述紧固部的个数为四个。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通孔为螺牙孔,所述螺牙孔的外径为10mm。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紧固部为螺丝,所述螺丝的外螺纹与所述螺牙孔匹配。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为矩形凹槽。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凹槽截面呈V型。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优选实施例中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可任意组合一些辅助配件,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夹具主体和紧固部的配合可以同时加工多个模具电极,且通过间接的将模具电极放置于虎钳中,达到了抑制模具电极发生形变的目的。在加工过程中简单便捷、更好的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且能够大大提高加工效率,也能大大降低了因为模具电极加工变形而重复加工带来的模具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模具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虎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虎钳装夹模具电极加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模具电极发生形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变形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主视图;
图7为图5的右视图;
图8为装夹多个模具电极的防变形夹装夹于虎钳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5至图9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防变形夹具,包括:夹具主体3和紧固部4,
夹具主体3内设有凹槽,在凹槽的一侧壁上设有通孔,
紧固部4设置于通孔上,用以将固定模具电极5紧固于凹槽内。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防变形夹具的区别在于,夹具主体3长度为:2mm,宽度为:70mm,高度为:30mm。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防变形夹具的区别在于,所述凹槽的一侧壁上设有四个通孔,所述四个通孔沿凹槽的长度方向等间隔排列;相对应地,所述紧固部4的个数为四个。
在实际生产中通孔与紧固部4不仅局限于四个,可以至少为两个,该个数适用于实际生产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一次性装夹多个模具电极5一起加工(如图8和图9所示),也可以装夹多种规格的模具电极5加工,所用装夹时间与传统用虎钳装夹一个电极的时间没有多大差别,而且使用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多件加工相比单件加工尺寸更统一、更快捷,而且还能防止模具电极加工中的变形,大大提高了加工品质。缩短模具开发周期,对快速开模的模具行业来讲意义十分重要。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防变形夹具的区别在于,通孔为螺牙孔,螺牙孔的外径为10mm。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防变形夹具的区别在于,夹具主体3内设置有V型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42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谱仪压杆调节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医疗加速器头部的装夹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