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CT受检者头颈部X射线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3364.4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855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迟红卫;李桓;杨志明;曾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迟红卫;李桓 |
主分类号: | A61B6/10 | 分类号: | A61B6/10;A61B6/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2552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ct 受检 颈部 射线 防护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医用CT受检者头颈部X射线防护装置,可减少受检者头颈部X射线辐射损伤。
背景技术
医用CT是利用X射线对人体进行检查的设备,X射线对身体有辐射损伤,特别是晶状体和甲状腺更为敏感。目前医用CT检查时对受检者头颈部防护采取的方法是戴铅帽和铅脖套,由于铅帽较沉并直接与身体接触,眼口鼻被覆盖而呼吸不畅,且由于多人使用,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因而受检者接受较难,所以实际检查中铅帽和铅脖套的使用非常少。工作中需要既防护效果好又舒适卫生的防护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头颈部防护用品CT受检者接受困难、应用较少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CT受检者头颈部X射线防护装置。本装置的防护罩可把CT受检者的头颈部罩起,并不与头面部接触,且设置专用通风装置,防护效果好又舒适卫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用防护材料制成的防护罩箱体的前壁为开放口,其余各壁均封闭。在防护罩上有一防护铅帘,检查时把防护铅帘放下使之将防护罩前壁的开放口封闭,防护罩形成一个安全的封闭空间。受检者的头颈部被防扩罩保护在这个安全的封闭空间中, 可减少头颈部的X射线辐射损伤。防护罩的空间较大,不与受检者的头面部直接接触,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机会。为使防护罩内空气流通,防护罩上装有曲形通气管,并在曲形通气管的另一端装有微型换气扇,可使空气保持新鲜,受检者感到舒适卫生。防护罩安装在连接体的一端,连接体的另一端安装有配重箱和平衡弹簧,连接体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立柱支承体的上端。紧固螺栓成为了连接体的转动轴,连接体可绕紧固螺栓做小幅度的转动以调整防护罩的上下位置。平衡弹簧上端固定在连接体上,下端固定在立柱支承体的横臂上。平衡弹簧可帮助连接体及防护罩保持在平衡位置。立柱支承体的下端固定在滑车上,滑车的四个角分别安装有滚动轮,通过这四个轮子将滑车配套安装在轨道框之上。轨道框为四边形,安装在CT扫描床头侧端平整坚实的地面上,中心线与CT扫描床纵向中心线平行。滑车可沿轨道框滑动,从而使防护罩可进行前后移动。CT扫描床与本防护装置之间通过塑质子母扣带进行连接。塑质子母扣带有相对应的两片,塑质子母扣带的一片固定在连接体上靠近防护罩的一端,另一片固定在CT扫描床上的头侧端。使用时把塑质子母扣带的两片贴在一起,这样CT扫描床与本防护装置进行了有机的连接,检查时防护罩就通过塑质子母扣带随CT扫描床及受检者同步同向运动。检查完成后,将塑质子母扣带两片分离,防护装置与CT扫描床脱离,检查操作结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对医用CT受检者的头颈部进行了立体空间防护,使非受检查的头颈部减少了X射线辐射损伤,并且使受检者舒适卫生,易被受检者接受。
附图说明
附图是医用CT受检者头颈部X射线防扩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 1防护罩、2防护铅帘、3曲形通气管、4微型换气扇、5配重箱、6连接体、7平衡弹簧、8紧固螺栓、9滑车、10轨道框、11立柱支承体、12塑质子母扣带、13滚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迟红卫;李桓,未经迟红卫;李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33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