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条形LED灯具之照度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2278.1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98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继恩;林万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万炯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G01J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03 浙江省宁波市国家***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条形 led 灯具 照度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检测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检测条形LED灯具的条形LED灯具之照度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的LED灯具逐渐被应用于居家与商业照明中,LED灯具的照度的标准也越来越重要。国际照明委员会CIE(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De LE clairage)制订的教室照明标准最低照度为300勒克斯,卧室的书写、阅读照明标准为150勒克斯,图书馆的书写,阅读照明标准为500勒克斯。用户在灯具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不会关注其所处的照明环境,例如不管在起居室,还是在卧室都采用相同的照明灯业照明。另外,由于照明灯因使用时间过长,其照度会下降。前述原因都会引起照明环境的光照度不符合照明标准,长时间地在这种环境中阅读、书写,致使眼睛过度疲劳,进而导致视力下降。
因此,在各种LED灯具出厂前应该检测到该LED灯具的照度,但是由于各种LED灯具被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从而根据不同的需求产生不同的形状,也因而产生不同的光斑形状,如圆形、条形等。由于圆形光斑与条形光斑形成机理的不同,通常的测试圆形光斑照度的测试系统往往不太适合测试圆形光斑的照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检测产生条形光斑的条形LED灯具的条形LED灯具之照度测试系统,以满足上述需求。
一种条形LED灯具之照度测试系统,所述条形LED灯具包括至少两个LED灯。所述照度测试系统包括一个暗箱,一个设置在该暗箱里的导轨组件,一个设置在所述暗箱里的照度计。所述导轨组件用于设置所述条形LED灯具并用于使所述条形LED灯具绕其长度方向作旋转运动。所述照度计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条形LED灯具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探测器。该至少两个探测器中的至少一个探测器对准其中一个LED灯,且该至少两个探测器中的至少一个探测器偏离所有LED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照度测试系统利用所述导轨组件,及照度计的至少两个沿条形LED灯具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探测器,从而可以快 速探测到条形LED灯具的每一个LED灯的照度,以利于进一步计算诸如发光角度等灯具参数。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条形LED灯具之照度测试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条形LED灯具之照顾度测试系统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作为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条形LED灯具之照度测试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照度测试系统100包括一个暗箱10,一个设置在该暗箱10中的导轨组件11,一个设置在所述暗箱10里的照度计12。一个设置在所述暗箱10中用于设置所述照度计12的导轨13,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导轨组件11上的对准装置14。所述照度测试系统100用于测试一个条形LED灯具20的照度。该条形LED灯具20包括至少两个LED灯21。
所述暗箱10为一个可以密闭的隔离外界光线进入的箱体,以避免外界光线对条形LED灯具20所发出的光造成干扰。当然可以想到的是,该暗箱10会有可以开关的门,以用来放入或拿出要测试的条形LED灯具20,但由于绘图的限制,在图中未示出。
所述导轨组件11设置在所述暗箱10的底部,当然可以想到的是,其也可以设置在暗箱10的其他部位,仅为使用方便而设置在所述暗箱10的底部。所述导轨组件11用于设置所述被测试的条形LED灯具20。所述导轨组件11包括一个基底111,两个分别设置在该基底111两端的滑动件112。该两个滑动件112可以沿所述基底111的长度方向滑动以适应不同长度的条形LED灯具20。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固定所述条形LED灯具20的相对位置,所述两个滑动件112上分别包括一个夹具(未标示)。所述两个滑动件112还可以绕所述基底111的长度方向转动,以使设置在其上的条形LED灯具20随之转动,从而可以测试条形LED灯具20在不同旋转角度上的照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万炯,未经林万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22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印刷单元中受力的能量固化油墨的输送
- 下一篇:多层拉网抗紫外线耐寒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