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除冰风标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9672.4 | 申请日: | 201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1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彭伟;王学锋;徐保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15/12 | 分类号: | B64D15/1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冰 风标 部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攻角/侧滑角传感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除冰风标部件。
背景技术
防除冰风标部件为攻角/侧滑角传感器的一个气动部件,一般为旋转式,其横截面为楔形,有跟踪气流方向的能力。如果飞机在结冰环境条件下飞行时,攻角/侧滑角传感器的风标部件表面会覆盖一层冰,改变了风标的气动外形,从而不能准确感应气流的方向。因此攻角/侧滑角传感器的风标部件应具有防除冰性能。
现有的防除冰风标部件一般通过加热丝或不可弯曲铠装加热器在楔形风标内加热进行防除冰,因加热丝需要进行绝缘处理及不可弯曲铠装加热器截面积较大的缘故,加热器在楔形结构的风标部件内部不能布置到结冰的最敏感区以及无法均衡布置到风标部件的整个结冰区,故而防除冰效果差、安全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安全性高、防除冰功能更好的风标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除冰风标部件,其特征为:所述风标部件包括:铠装电加热器1、加热器骨架、风标壳体、风标端盖4和铆钉7;加热器骨架加工成沟槽,沟槽根据风标部件结冰区的敏感程度进行分布;铠装电加热器1布置在加热器骨架的沟槽内;加热器骨架用铆钉7固定在风标壳体的内表面;铠装电加热器紧贴风标壳体的内表面;风标壳体、风标端盖固定为一体。
进一步的,风标壳体和铠装电加热器之间还安装有若干个加热器衬套8。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防除冰风标部件使用铠装电加热器进行防除冰,由于风标部件的结冰区域主要在风标楔形前沿以及风标楔形的两个外表面,采用加热器骨架将铠装电加热器固定在风标内壁,并按照风标表面不同区域结冰的容易程度合理的布局铠装电加热器,可以达到在结冰后通电2分钟之内去除风标表面覆盖的冰层以及持续通电的情况下防止风标表面再次结冰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风标部件的防除冰能力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除冰风标部件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铠装电加热器、2-加热器骨架Ⅱ、3-加热器骨架Ⅰ、4-风标端盖、5-风标叶片Ⅱ、6-风标叶片Ⅰ、7-铆钉、8-加热器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铠装电加热器1、加热器骨架、风标端盖4、风标壳体、铆钉7、加热器衬套8组成风标部件;其中加热器骨架包括加热器骨架Ⅰ3和加热器骨架Ⅱ2;风标壳体包括风标叶片Ⅰ6和风标叶片Ⅱ5;加热器骨架Ⅰ3和加热器骨架Ⅱ2加工成沟槽,沟槽根据风标部件结冰区的敏感程度进行分布,风标部件楔形前沿外侧尖点为风标部件结冰的最敏感区,其次是风标部件楔形前沿;铠装电加热器1布置在加热器骨架Ⅰ和加热器骨架Ⅱ的沟槽内;铠装电加热器1自由端在风标部件内部紧贴风标部件楔形前沿外侧尖点,通过对折在风标内部形成两道加热面紧贴风标部件楔形前沿,通过“S”形在风标部件楔形面内表面大致均匀布置;加热器骨架Ⅰ用铆钉固定在风标叶片Ⅰ的内面;加热器骨架Ⅱ用铆钉7固定在风标叶片Ⅱ的内面;铠装电加热器1紧贴风标壳体内面;
进一步的,风标壳体与铠装电加热器1之间的空隙还安装有若干个紫铜材料的加热器衬套8。紫铜材料的加热器衬套8能够快速将铠装电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传递至风标壳体,提高风标部件防除冰效率以及铠装电加热1的寿命。
风标壳体、风标端盖8固定成一个密封体,铠装电加热器1工作消耗掉氧气等活性气体后保护铠装电加热器1不被进一步氧化,提高铠装电加热1的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96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方形灯
- 下一篇:交流集成式无电源驱动的整流电路LED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