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锥度可变径旋扩钻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5725.5 | 申请日: | 201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0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昆仑;李小敏;尚梅;孙文;薛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雷曼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0/32 | 分类号: | E21B10/32;E21B10/62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周爱芳 |
地址: | 221009 江苏省徐州市解***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锥度 可变 径旋扩钻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双锥度可变径旋扩钻具。
背景技术
在施工中,由于桩在孔径较小情况下单位长度内地基承载能力也较小,在不放大孔径的条件下,有效提高桩基承载力的方式是将桩孔的底部或局部放大,加大承载面积。为此,采用扩孔设备能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现有技术的中国专利扩底桩的底是平底,地基土的反力为不均匀力而呈凹弧型,两侧地基土的反力最大,而中间最小,即扩底部分的底与直边交点处的土层出现塑性铰,随着载荷的增大,角点的塑性铰也随之加大,从而使桩端的端阻值降低。目前有少量可施工出变直径桩的旋扩钻具,但都是机械式变径,也无法带出施工时所产生的渣土,更不能准确的控制直径和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将桩孔的底部或局部放大的双锥度可变径旋扩钻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锥度可变径旋扩钻具,包括连接方头和安装在连接方头下的钻体;所述的钻体包括中部的转轴和两个对称布置的外凸的侧板;所述的侧板两端固定在转轴两端;在所述的侧板上铰接有双锥度门扇;所述的门扇自由端的边上设有钻齿,门扇旋转展开时上部是一个圆锥体、中间为圆柱体、下部为一个圆锥体,门扇旋转关闭时与侧板形成闭合腔体;所述的钻体上还设有控制门扇开闭尺寸的伸缩机构和限制门扇开闭最大尺寸的限位机构。
其进一步是:所述的伸缩机构包括横向安装在钻体内部的液压油缸;所述的液压油缸活塞杆与门扇铰接。
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连接在转轴和门扇上的限位连杆和安装在转轴上并限制限位连杆的旋转角度的限位转板。
通过固定限位转板的旋转角度同时通过改变限位连杆的长度从而控制门扇的开闭大小,限位机构同时还起到同步连杆作用。在使用时,本钻具安装在旋挖钻机的钻杆上并将钻杆上的油路连接到液压油缸,将钻杆放入桩孔预定位置,钻杆带动本钻具旋转并通过液压油缸控制两个双锥度门扇的旋转开启进行切削。然后再通过液压油缸控制两个双锥度门扇的旋转关闭,将钻渣挤到钻具内部,带出桩孔。
本实用新型能根据实际需求机械的限制门扇打开的大小,旋扩出不同大小的桩孔;通过伸缩机构控制门扇的开启和收回,实现可控扩底和自动收渣的目的,提高扩孔效率;本实用新型最终成型的桩基底部为盆型,消除平底边缘应力集中所产生的塑性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方头;2、钻体;21、转轴;22、侧板;3、门扇;31、钻齿;4、伸缩机构;41、液压油缸;5、限位机构;51、限位转板;52、限位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双锥度可变径旋扩钻具,包括连接方头1、安装在连接方头1下的钻体2、铰接在钻体2上的门扇以及设置在钻体2内部的伸缩机构4和限位机构5;钻体2由转轴21和对称布置在转轴21两侧的外凸的侧板22组成;转轴21一端安装在连接方头1上,侧板22两端固定在转轴21上;两侧板22上各铰接一个双锥度门扇3,门扇3关闭时能与侧板22形成闭合腔体;门扇3自由端的边上设有钻齿31,门扇3旋转展开时上部是一个圆锥体、中间为圆柱体、下部为一个圆锥体;伸缩机构4包括横向安装在转轴21上液压油缸41,液压油缸41活塞杆与门扇3铰接,通过活塞杆的伸缩来控制门扇3的开合;限位机构5由限位转板51和限位连杆52组成,限位转板51安装在转轴21上,限位连杆52连接在转轴21和门扇3上,通过限位转板51的旋转角度来限制限位连杆52的旋转角度,也能通过调节限位连杆52的长度来限制门扇3开启的大小。
通过固定限位转板51的旋转角度同时通过改变限位连杆52的长度从而控制门扇3的开闭大小,限位机构5同时还起到同步连杆作用。在使用时,本钻具安装在旋挖钻机的钻杆上并将钻杆上的油路连接到液压油缸41,将钻杆放入桩孔预定位置,钻杆带动本钻具旋转并通过液压油缸41控制两个双锥度门扇3的旋转开启进行切削。然后再通过液压油缸41控制两个双锥度门扇3的旋转关闭,将钻渣挤到钻具内部,带出桩孔,提高扩孔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雷曼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雷曼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57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折布机的码刀导轮轨道
- 下一篇:自动送料和剥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