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锚索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3057.2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1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马同胜;李方兵;葛广品;刘树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3/16 | 分类号: | B61D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王菊珍 |
地址: | 2321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锚索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锚索车,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矿井下运输材料的锚索车。
背景技术
锚索是煤矿井下生产的重要支护材料,井下用量大。一般锚索通过矿车进行运输,但是在实际使用中,锚索容易从矿车的上口滑出车外,同时由于受到安全和打运条件的限制,矿车每车只能装30根锚索,运输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锚索车,该锚索车可以防止锚索在打运过程中从上车辆上口滑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底架及置于底架上方的车体,所述的底架上设有车轮,所述的车体为顶部敞口的框架式车体,所述的车体顶部设有防止锚索滑出的压条,所述的压条沿车体的宽度方向设置且与车体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车体包括底部、顶部以及连接底部与顶部的侧围。
本实用新型的底部包括焊接在底架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横梁,所述的第一横梁设置的方向与车体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的顶部包括长方形的框架体,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垂直向上且与框架体相连的立柱。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横梁的中心处设有与框架体相连的支撑柱,所述的第一横梁的中心向上设有方形撑体,所述的支撑柱、方形撑体以及立柱形成车体的侧围。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横梁的内部均设有第一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底架两端设有防撞碰头,其中位于方形撑体一侧的防撞碰头的长度为350mm。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第三横梁两端的立柱内部设有第二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位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横梁同侧的立柱之间设有两两连接的连接梁,所述的连接梁交叉连接形成X型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压条设置在框架体上,所述的压条为钢板且其厚度为10mm。
本实用新型的顶部、底部、侧围、支撑柱、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均为槽钢。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体顶部设置压条,这样在锚索的打运过程中,锚索受到压条的阻挡不会滑出车外,同时对车体内的立柱等部件均在内部设置加强筋,使锚索车承载的张力值增大,一次可以运输100多根锚索,效率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一种锚索车,包括底架1及置于底架1上方的车体,底架1上设有车轮2,车体为顶部敞口的框架式车体,车体顶部设有防止锚索滑出的压条3,压条3沿车体的宽度方向设置且与车体可拆卸连接。具体地说,车体包括底部、顶部以及连接底部与顶部的侧围。
进一步的,底部包括焊接在底架1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横梁41、42、43、44,第一横梁41设置的方向与车体的宽度方向一致,顶部包括长方形的框架体5,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横梁41、42、43、44的两端分别设有垂直向上且与框架体5相连的立柱6。
进一步的,第四横梁44的中心处设有与框架体5相连的支撑柱7,第一横梁41的中心向上设有方形撑体8,支撑柱7、方形撑体8以及立柱6形成车体的侧围。
更进一步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横梁41、42、43、44的内部均设有第一加强筋91。具体地说,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横梁41、42、43、44均为矿用12#槽钢,其内部的第一加强筋91为矿用10#槽钢。
进一步的,底架1两端设有防撞碰头11,其中位于方形撑体8一侧的防撞碰头11的长度为350mm。
更进一步的,第一、第二、第三横梁41、42、43两端的立柱6内部设有第二加强筋92。
更进一步的位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横梁41、42、43、44同侧的立柱6之间设有两两连接的连接梁93,连接梁93交叉连接形成X型支撑。
进一步的,压条3设置在框架体5上,压条为钢板且其厚度为10mm。
优选的,顶部、底部、侧围、支撑柱7、第一加强筋91和第二加强筋92均为槽钢。具体地说,顶部、底部、侧围、支撑柱均为矿用12#槽钢,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均为矿用10#槽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每次的运输量大大增加,提高了运输效率;2)锚索可以实现自动装车,不用进行盘制再装车,提高了安全系数;3)卸车时只需一人操作即可完成。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30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活动房屋用底座
- 下一篇:新型墙体支撑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