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制成端圆形光缆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9070.0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7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欣达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23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圆形 光缆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制作预制成端型圆形光缆的光缆为:圆形引入光缆,可以为室内型和室外自承式,也可以是其他形式。如图1所示,上述室内圆形引入光缆一般包括紧套光纤81、依次包覆在紧套光纤81外的非金属加强件82及护套83,其中紧套光纤81包括裸光纤811、涂覆层812及紧套层813,紧套层813的材料可以是PVC、LSZH(低烟无卤聚烯烃)、热固性材料、紫外固化材料等;所述裸光纤811可以是所有的单模、多模光纤,通常采用G657A的光纤;所述非金属加强件82可以是保证光缆抗拉性能的所有材料,如:芳纶丝、高模量PE、聚酯纱等;所述护套83可以是PVC、PE、LSZH等。如图2所示,而所述圆形自承式引入光缆是在室内圆形引入光缆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与之并列且相连接的吊线钢丝84。
预制成端型跳线,在应用中越来越多,但是当在实际使用中,遇到需要穿暗管(如:墙体里的PVC管、PVC明管等)时,预制成端好了的连接器将很难通过管子的弯角处,但是预制成端型光缆的可靠性高、快速布放方便、人工成本低、对工程人员的要求低等优点,使得市场需求非常旺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成端圆形光缆连接器,其将压接环、陶瓷插芯、金属尾柄、压接支撑管和光缆连接成一个整体,当陶瓷插芯轴向移动时,其他部分均在轴向移动,这样不会在使用中产生光纤弯曲,插损较小;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使得其整体长度较小,可以很容易穿过暗管的转角部分,解决了连接器穿管时,无法通过小管径弯管部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成端圆形光缆连接器,包括内衬套、套接于内衬套外的外框套、卡接于内衬套内的止动环、穿设于内衬套内的陶瓷插芯和金属尾柄、设置在金属尾柄和止动环之间的弹簧、以及光缆和尾套,所述金属尾柄的前端与陶瓷插芯的后端连接,所述光缆为圆形引入光缆,其包括紧套光纤、依次包覆在紧套光纤外的非金属加强件及护套,所述尾套套设于该圆形引入光缆上,且尾套前侧安装槽内设有压接环,所述金属尾柄的后端插设于压接环的前部,所述压接环的后部穿设有压接支撑管,所述压接支撑管设置在紧套光纤和非金属加强件之间,非金属加强件和护套被压紧于压接环和压接支撑管之间,非金属加强件的前端部被压紧于压接环和金属尾柄之间,所述紧套光纤的相应端伸出压接支撑管后穿过金属尾柄的中心孔并将紧套光纤端部的裸光纤段插设在陶瓷插芯内。
所述压接支撑管的前端沿具有一圈外凸缘,非金属加强件的前端部穿过该外凸缘与压接环间的间隙伸入并压紧于压接环和金属尾柄之间,所述护套的前端面位于该外凸缘的后侧。所述内衬套的后部是罩设在止动环外且与止动环卡接固定的,所述外框套是套设在内衬套外且与内衬套卡接固定的。所述外框套的后部罩设在尾套的前部外周。
本实用新型出厂前,将内衬套和外框套以外的部件组装好,并将内衬套和外框套随货物发给用户,由用户现场来组装,用户先利用未安装内衬套和外框套的连接器组件进行穿管,穿好暗管后,再依次将内衬套和外框套套入即可,安装到位的判断依据是,都能听到“咔哒”的声音。
上述内衬套和外框套以外的部件的组装过程为:先将光缆护套剥去,将压接支撑管套入紧套光纤并与护套齐平(压接支撑管内孔比紧套光纤外径大),陶瓷插芯和金属尾柄为紧配合形成一个整体,金属尾柄依次穿过弹簧和止动环。然后,通过压接方式,用压接环将长尾柄和光缆的非金属加强件压接住,同样,用压接环将非金属加强件和护套压紧于压接环和压接支撑管之间,这样压接环就将光缆和长尾柄刚性地连接在一起。
由于压接支撑管的刚性很好,不会在压接时变形,所以,在压接环和光缆护套压接时,不会损伤紧套光纤,紧套光纤和压接支撑管之间依然保持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将压接环、陶瓷插芯、金属尾柄、压接支撑管和光缆连接成一个整体,当陶瓷插芯轴向移动时,其他部分均在轴向移动,这样不会在使用中产生光纤弯曲,插损较小。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使得其整体长度较小,可以很容易穿过暗管的转角部分,解决了连接器穿管时,无法通过小管径弯管部分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现有室内圆形引入光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圆形自承式引入光缆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欣达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欣达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90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主、辅提升机的矿山立井提升系统
- 下一篇:触控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