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循环水养殖的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4940.5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7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管敏;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1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循环 养殖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设施渔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循环水养殖沉淀池。
背景技术
循环水养殖(RAS)是一种先进的水产养殖生产方式,它是以工业化手段主动控制养殖水质环境和营养供给,可以实现全年的连续生产,具有节水、环保、经济、高产和可持续等诸多优点,它融入了生物学、微生物工程学、水处理设备、信息与计算机等学科的高科技内含的综合技术,已成为当代水产养殖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对解决我国的粗放经营型、资源依赖型水产生产方式导致的生态平衡、环境恶化、资源萎缩的状况有很大的帮助。
循环水养殖系统技术是根据鱼类营养需求与代谢、池水污染特点与负载、鱼类对水环境的要求等进行设计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主要包括养殖池、水质净化系统和辅助设施。循环水系统中的核心工艺环节是水质净化系统,它主要包括沉淀池和生物滤池,沉淀池是通过物理沉淀沉积大颗粒有机物,生物滤池是通过生物膜的硝化作用来处理水体中氨氮、亚硝态氮等,生物膜老化后脱落鱼生物净化池底,造成池底污物积累,若不及时排出,会导致生物滤池发臭,影响其净化效果。因此,对于一套养殖系统而言,沉淀池和生物滤池底部沉积能否排出系统外,关系到整个养殖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现有排污装置要么采用人工虹吸的方法,费时费力,要么操作起来极其不便,不能有效的将污物全部排出系统外。鉴于此,当前亟需研究开发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效率高的池底排污装置,及时清除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水质净化系统中的污物,以免影响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质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发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效率高的池底排污装置,利用水压及时清除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水质净化系统中的污物,以免影响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质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按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应用于循环水养殖的沉淀池,包括由多个“回”字形凹陷组成的池底、及连接在所述池底的排污管系统。
进一步讲,“回”字形凹陷由二个相同的“V”形槽垂直交叉而成,在底部形成一个“口”字形槽底。
进一步讲,回”字形凹陷长1.05m,宽1.05m,凹陷高度0.5m。
进一步讲,“V”形槽的的两个坡面的夹角为90°,二个坡面的坡度分别为45°或者135°,二个长为1m、宽为5cm的坡面组成“V”形槽。
进一步讲, “口”长和宽均为5cm,并以中心点为圆心浇筑埋圆孔。
进一步讲,排污管系统包括污物出口管、连接管和插管,污物出口管被浇筑埋插在“口”字形槽底开设的圆孔中,污物出口管的一端不超出槽底、另一端通过一异径三通与连接管相连;连接管一端与插管连接。
进一步讲,排污管系统还包括排污沟,插管坚向设置于排污沟内,排污沟低于沉淀池底面;所述池底的水通过物出口管、连接管进入插管,水从插管漫出后流入排污沟。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是:将排污插管拔起,由于沉淀池(生物滤池中)水位和排污管系统存在高度差,所以在“回”字形凹陷池底形成外吸力,沉积在“回”字形凹陷池底上的污物被吸入污物出口管,并进入连接管,最后从弯管插头漫入排污沟。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
1、本实用新型具有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占地面积少的特点;
2、本实用新型具有无能耗,排污效率高、污物排出彻底的特点;
3、本实用新型是利用水位差产生的压力将污物排出系统外,可供循环水系统沉淀池或生物滤池进行高效除污的排污装置,相比上方虹吸清污和排干池水清污的方式,操作简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底部构造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排污管系统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B-B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1—池底;2—“回”字形凹陷;3—“口”字形槽底;4—插管;5—排污沟;6—弯管;7—连接管;8-异径三通;9—污物出口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结构内容和使用方法:
附图1、2所示,一种应用于循环水养殖沉淀池包括包括由多个“回”字形凹陷2组成的池底1、及连接在所述池底1的排污管系统;
“回”字形凹陷2是集污装置,由两“V”形槽垂直交叉而成,长和宽均为1.05m,凹陷高度0.5m,并在底部形成一个“口”字形槽底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未经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49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拦河集鱼装置
- 下一篇:一种杂色鲍幼虫的培育及择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