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导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3973.8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0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树;王阳;伍元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嘉陵川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8 | 分类号: | B60K1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284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导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车辆动力装置的冷却、进气或排气结合的辅助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安装在汽车前端与发动机舱配合的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恶劣工况下产生的热量除了 靠风扇制冷外,还需要散热器进行大量散热,而散热器将发动机的热量打出来后,一方面通过内部水套进行散热,更为主要的是靠进入进气格栅的空气对冷凝器和散热器进行风冷式散热,这就需要在相应的工况下,通过散热器本体的风量达到一定的要求。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设置导流板来引导气流,而大多数导流板多是采用垂直或横向的单一导流板,其引导气流的效果不佳,因此会存在如下问题:汽车发动机舱前进气格栅开口比(进气格栅X方向投影的有效进风面积与散热器X方向的投影面积的比值)小,进气格栅位置不在正压区而导致进风量严重偏小,出现发动机水箱开锅,空调不制冷等发动机舱散热不良的问题。
中国专利CN2892549Y(申请日为2006年4月12日,公告日为2007年4月25日)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舱辅助导风散热装置,包括下导流板和竖直设在下导流板两侧的侧导流板,所述下导流板安装于汽车散热器和汽车水箱框架下部,所述侧导流板安装在汽车前保险杠和汽车散热器之间,并与所述下导流板配合形成气流通道。上述技术方案旨在不改变原有汽车风扇和散热器的条件下提高发动机舱内空气流量、加大空气对流从而改善发动机舱内温度。但此文献公开的下导流板结构复杂,安装比较困难。中国专利CN103043020A(申请日为2013年1月11日,公布日为2013年4月17日)公开了一种乘用车车头导流结构,主要包括在前保险杠内设置的左导流板和右导流板,上格栅的后方沿横向设置有上导流板,下格栅后方的底部沿横向设有下导流板,上导流板、下导流板、上格栅和下格栅合围成“口”字形导流结构。其旨在引导空气流向冷凝器和散热器,确保冷凝器和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又避免了气体涡流的产生。由于散热器有密密麻麻的针孔结构,使其本身有较大的阻力,而上述两篇专利文献的下导流板和侧导流板与周围附件安装后存在较大间隙,密闭效果不佳,大量的气流从间隙处跑掉,导致散热器通风效率不高,并且散热器后方产生的热气流易从间隙回流到前进风口,降低了整体散热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进风量偏小、发动机舱散热不良以及加热气体易回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导流装置,它可以将通过进气格栅的气体有效导向冷凝器和散热器从而提高冷凝器和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并且能够防止散热器加热后产生的气流回流到前进风口。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导流装置,包括设置在冷凝器前端且横置固定在前防撞梁支撑柱上的前防撞梁,所述前防撞梁下方设置下导流板,下导流板的两侧连接左、右侧导流板,下导流板和左、右侧导流板形成U型导流结构,所述左、右侧导流板的后边缘分别设有与前防撞梁卡接匹配的U型卡槽,左、右侧导流板后边缘分别向两外侧延伸出与前防撞梁支撑柱连接的连接片,所述U型卡槽的竖直边上向外延伸有紧压在前防撞梁上的紧压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左、右侧导流板通过U型卡槽紧压卡在前防撞梁上,通过连接片固定在前防撞梁支撑柱上,通过紧压片压紧在前防撞梁上,这种导流结构作为独立整体,安装牢固、安装位置少,由于各导流板与周围附件紧压固定,使得通过进气格栅的空气能够在导流板的引导下较好的流向冷凝器和散热器,相应提高了进入气流的利用效率。
优选地,所述下导流板的底部至少在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至少能与左、右侧导流板配合,并将下导流板固定住。加强件的设置能够加强左、右侧导流板与下导流板之间的稳固性,从而提升导流装置整体的导流效果。
优选地,所述加强件均向后端延伸,并向下弯折形成L型的固定在水箱下横梁上的格挡片。格挡片可以减少下导流板对前防撞梁产生的冲击力,提高下导流板的安全性能。
优选地,所述下导流板,左、右侧导流板以及与左、右侧导流板配合的加强件通过螺栓或卡扣固定连接。所述螺栓或卡扣固定的方式成本低,易实现。
优选地,所述左、右侧导流板在与周缘附件的接触位置处密封设置柔性部。通过在左、右侧导流板与其它附件的接触位置设置的柔性部,能够密封空隙,防止气流泄露,进而优化了导流装置的导流效果,还避免了散热器后方产生的热空气回流到正进风口,同时柔性材料部还有减震降噪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柔性部材料为聚氨酯。这种材料拉伸强度、抗撕裂强度高、弹性好,减振效果佳,且抗腐蚀、抗老化性能都比较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嘉陵川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嘉陵川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39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无电源拼装冷链箱
- 下一篇:非晶合金变压器铁心并联排列器身